10月18日是“世界镇痛日”,本周为“中国镇痛周”。今年,中国镇痛周的主题是“将疼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呼吁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疼痛疾病,正确认识疼痛治疗。据悉,中国有超3亿人正忍受慢性疼痛所带来的痛苦,其中,只有不足30%的人选择治疗,相当多一部分人以为“病了就该痛”或怕“吃止痛药会上瘾”选择不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教授冯霞介绍,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对于“慢性疼痛”(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并且难以缓解)来说,在大脑皮层感受到疼痛信号之前,相关疼痛部位就早已受到了实际或潜在“伤害”,因此“慢性疼痛”也被誉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据国际疼痛协会统计,全世界有1/5的人经历过慢性疼痛,中国有超过3亿人正在忍受慢性疼痛所带来的痛苦。相关研究显示,超七成疼痛患者“忍痛”不就医,仅28%患者首次疼痛1-10天内就诊。冯霞表示,临床上的疼痛包括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癌痛等,一旦疼痛持续超过三个月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否则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小痛变大痛,后患无穷。
“疼痛治疗一般遵循四阶段治疗原则。前三个阶段为强度递增的药物治疗,能够暂时缓解疼痛。以癌症为例,随着患者病情不断加重,止痛药的剂量不断增加,药物的副作用也随之增加。曾有患者因长期吃大剂量止痛药,一个月不能大便,这又变成了另一种痛苦。”冯霞表示,这时可以进入疼痛治疗的第四阶段——介入治疗和神经调控治疗,超声下引导的神经阻滞术,脊髓电刺激疗法和鞘内药物灌注疗法等。
冯霞提到,鞘内药物灌注疗法是治疗癌痛等中重度疼痛的“终极”武器,能以1/300口服药物的剂量实现立竿见影的镇痛效果,降低了患者使用吗啡等止痛药物的副作用,患者不仅可以快速地缓解疼痛,且不需要经常到医院,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遗憾的是,好多患者不了解现在止痛手段已日新月异,甚至不知道有疼痛科。
记者了解到,脊髓电刺激疗法、鞘内药物灌注疗法等镇痛相关疗法已纳入医疗保障规划,可为患者大幅度减轻负担。(记者陈辉,通讯员彭福祥、潘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