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身处喧嚣嘈杂的现实世界,常常会迷失前行方向;而行至人生十字路口,更是左右张望,踌躇不前。观一幅美景,读一本佳作,固然可以心明眼亮,但唯有遇一位智者,方能豁然开朗、洞若观火。因为,智者就如同行船的艄公,驾一叶智慧扁舟,将你带离蒙昧和愚钝,渡向光明彼岸。智者之语通常并非鸿篇巨制,几句生活哲理,看似毫不经意,却能“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人受益终身。
曾几何时,本人事业受挫,情绪萎顿,于是,便前去请教文学大家柯灵先生。彼时柯灵先生年事已高,身体虚弱,思维却仍相当敏捷。他说,宠辱沉浮乃人生常态,不必计较。若遇事业高峰,拼命工作;陷入谷底,亦不必自怨自艾,捶胸顿足,因为,这恰好为反思与学习提供绝佳时机,待充电之后,再伺机一跃而起。故此,要以正面心态对待这样的“冷板凳”,从中发现其积极意义。不过有一种“冷板凳”必须警惕,那就是被读者与观众彻底抛弃,无人问津。所以,唯有持续自我更新,明确前行方向,才能避免后一条“冷板凳”。柯灵先生声音轻柔,语速缓慢,在我听来,却如同震耳欲聋之雷电,催促我重新整顿心情,向既定目标进发。
还有一年冬日,因取暖不慎煤气中毒,送瑞金医院高压氧舱急救,终于转危为安。出院后虽无不适症状,却总是疑神疑鬼,魂不守舍。书画大家程十发先生闻讯打来电话,说“从名字看,你定会安然无恙。所谓‘曹可凡’,就是说,无论遇到何种危险,也断然可从‘阴曹’地府回到‘凡’间。这得益于取名时的谦卑态度,倘若取名‘不凡’,恐怕就危险了……”一席话叫人捧腹,听完仿佛服了一剂神药,身心舒泰、神清气爽……
因此,在我看来,这些文化艺术前辈就好比一棵纯洁的树,摒除世俗名利烦扰,心无旁骛,专注于创作,并对世事洞若观火、了然于心。为他人营造一方无上清凉空间、指点迷津、让迷失者幡然醒悟。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创建《可凡倾听》时,便打定主意,要借用此平台倾心聆听智者的声音。
于是,二十年来,周有光、杨振宁、黄永玉、余光中、谢晋、白先勇、王家卫、陈其钢、李宗盛等人文、科学大家,陆续走进《可凡倾听》,倾吐人生智慧。譬如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坦言,其长生秘诀无外乎两条:一是少食多餐;二是从不生气,并以尼采之语自勉,即生气是拿他人之错误惩罚自己;黄苗子、郁风夫妇曾受尽磨难,可是,即便身陷囹圄,也从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苗子先生苦心“研究”臭虫,后专门写过《抓虱》一文,以记录那段难熬的时光;而郁风先生毕生爱美,尽管无笔可以作画,却利用肥皂包装纸,将其一条条撕开,用窝头加水调成糨糊,照样拼贴出一幅气韵生动的“梅花图”。苗子和郁风前辈最了不起的,则是以乐观心态看待,从不忌讳谈论死亡。苗子先生从75岁开始,相继写过数篇遗嘱,表达其生命观,甚至已想好告别世界的方法。他不止一次谈到,活着的时候,朋友们可相互交流挽联内容,免得死后无法读到,徒留遗憾。至于骨灰处置,可将其搓在面粉里包饺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可找若干平生挚友围在抽水马桶前,一冲了之……黄永玉先生聊得最多的,大概是对待苦难的态度。他常常引用卡夫卡的那句话:“要客观地看待苦难。”永玉先生说,人生之路上,总会被一个又一个坑所绊倒,智者会立刻爬起,掸去身上尘土,昂首向前;愚者一直蹲于坑旁,百般无奈……所以,无论摔得有多疼,都不要留恋那个将你绊倒的坑,擦干眼泪,从容迎接下一个人生驿站……
文化大家固然腹笥深厚,拨草瞻风,而演艺界的朋友也善于从实践中提炼出朴素的生活哲理。譬如:于和伟告诉我,其为人处世均受母亲影响。母亲虽目不识丁,却懂得生活的真髓,老人家常跟儿子念叨的一句话便是“自大一点念个臭”。一个靠卖地瓜养活一大家子的普通劳动者,竟有如此高妙的人生洞见,令人佩服。这大概便是古人所说的“下下人有上上智”;李连杰说,当他温饱基本解决后,开始思考生命意义,看到周围不少人无限追逐名利,倍感痛苦,发誓要以慈善名义帮助更多人,这便是“壹基金”之由来;姜文有关“霸气”的阐述是:“所谓‘霸气’只是对比我劲儿还大的人反抗而已。当我在维护一个理想创作氛围,调动演员表演情绪时,如果有人蓄意破坏,也许就不怎么客气了。”关于梦,姜文之解更富有诗意:“原来听说梦是黑白的,没有颜色。当听到这句话后,我不断地去注意我自己的梦,结果发现自己的梦是有颜色的,不仅有颜色,而且五彩斑斓。梦给我的感觉,像家乡一样亲近的颜色,那个地方人们形容,叫不是人待的地方,是神待的地方。”王家卫对电影的认知也是别出心裁,他强调导演千万不要以导演自居,而是要把自己看作一个观众,因为,他认为电影最终要交给观众评判,所以,务必站在观众角度,以严苛标准进行评判,喜欢或不喜欢什么。“这就是导演应该有的诚实态度。有些电影,你一看,就知道,导演自己都不相信,这种虚幻的东西很难打动,只有心怀真情实感,才能获得观众共鸣。”而刘德华之“大拇指哲学”与“老二哲学”,听了也颇受启发。“大拇指哲学”指的是一种通力合作精神,即大拇指相对于其他四根手指,是最短的,但依然无法忽视。“老二哲学”说的是,人一辈子都要觉得这个世界有人比你好,让你有一种奋力向前奔的激励……
《可凡倾听》近二十年来,一直尝试在问答之间完成心灵的契合与碰撞,从而寻找一个精神标杆,一棵纯洁之树。未来,还将继续寻找,寻找一棵文化之树,灵魂之树。(曹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