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播报】汇讲坛:打开光启之门的徐家汇书院是“网红”还是“长红”?
新民晚报| 2023-02-19 10:12: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民晚报讯(记者 袁玮)“徐家汇书院”的建筑设计是如何体现中西融汇的?阅读空间和公共展陈的背后是怎样的设计与思考?一座本应安静的图书馆“网红”后会有压力吗,如何做到网红和常红?……昨天下午,徐家汇书院的设计师俞挺、徐家汇书院“光盒空间”策划者黄若谷、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和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教授汇聚徐汇区的“汇讲坛”,探讨徐家汇书院如何体现“现代性”、徐家汇书院之于上海意义何在?

坐落于徐家汇“海派文化之源”的徐家汇书院”今年正式亮相,占地18650平米,总共4层楼,藏书8万余册、阅读位800余个。运营一个月,到馆读者10万+,日均3000+,成为沪上文化新地标。徐家汇书院的室内设计由知名建筑设计师俞挺完成,以书架和阅读、自习区域为核心,划分了回字形的结构。中庭贯穿三层,光线透亮,3D打印的土山湾中国牌楼“光启之门”立在南面,成为书院最吸睛的标志。徐家汇书院得名于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启,建筑上醒目的这几个字也是集自徐光启手迹。为打造这处与海派之源相匹配的公共文化空间,徐汇区投入了近十年的时间规划、筹备、建设,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说:“取名‘徐家汇书院’凸显了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表达对区域文化积淀、文脉传承的敬畏。”

沐光而生,向光而行。从“徐汇区图书馆”到“徐家汇书院”,这个巨型盒子包裹下的是一个传统图书馆向全开放复合型图书馆的变革探索之路。

俞挺认为,图书馆的内容是灵魂,把图书馆作为一个内容体置入外壳立面,它就有了灵魂。书院的旁边是徐家汇天主教堂,是来自西方的宗教仪式空间,在宗教仪式空间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建筑形式语言叫巴西利卡。“我把巴西利卡作为建筑符号提炼出来,同时考虑到徐家汇是上海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它有一个象征物:土山湾牌楼。我把巴西利卡放到书院里,再把土山湾牌楼放进巴西利卡空间里,这样就用建筑符号去表达上海的海纳百川,也就是中西交融、古今交汇。”因此,呈现给读者的是,用最先进的机械臂以3D打印的方式,打印出一个现代人“解释”过的牌楼。这样就把技术和文化结合,把西式建筑的语言和中式建筑当代化的提炼组合在一起,“到这个点上建筑就有了灵魂。”书院里还摆放着一张长桌,长桌这是让读者可以回忆起读书时,在图书馆里看到仪式性的长桌,“这个空间就被提炼成对普通人来说对知识信仰的精神性空间,因为我们在材米油盐外需要一个让灵魂得到提炼和升华的场所。”

至于说到“网红”,俞挺说,当你遇到一本好书,你在公交车上、在马路上、在海边手不释卷,根本不余有他,这个时候如果再关心别人干扰你的时候,其实你的心也不在书上,“所以我希望每个图书馆都是网红,都有那么多人。”

作为徐家汇书院“当家人”的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介绍说,徐家汇书院从过去的图书馆走到了如今的3.0版本,除了传统的阅读功能之外,也赋予它更多新的功能,“有很多还在不断的努力实践中,我们希望它是一个开放的、亲切的、智慧的一个图书馆,所以这里不仅有图书外借、报刊阅览、数字资源,也有智能书库、虚拟图书馆、24小时阅读、文旅咨询、海派文创、咖啡茶饮,这些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享受到。”至于有为什么是徐家汇书院而不是徐汇区图书馆的疑问?房芸芳说,书院和图书馆在功能和社会价值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之所以是徐家汇书院是因为它不只是一个图书馆,还有文化地标的意义。“徐家汇书院是一个可以对话的图书馆,在书里我们与作者的思想对话,当我们坐在阳台向外望的时候,和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对话,而当我们参加一些阅读活动的时候,我们又是人与人在对话,总而言之在这里我们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可对话的空间。至于书院是‘网红’还是‘长红’,肯定的回答是以阅读为核心元素,这样才是能长长久久。”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