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汽车出口正处于上升期,而东南亚市场旺盛的汽车消费潜力正是未来中国车企的机会。日前举行的东南亚汽车产业分析及中国企业机会研讨会上,对中国汽车业开拓东南亚市场做了全面分析。
东南亚是中国汽车出口潜力市场
(相关资料图)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汽车工业全球化发展的第一次窗口期,随后,四五十年代进入标准品时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进入全球化的第二次窗口期,这个耐用品时代持续了约20-30年;本世纪初开始第三次窗口期,持续了约10-15年的消费品时代;目前的科技品时代自2010年开始。
在崔东树看来,新一轮窗口期具有宏观环境被动、技术/生产变革、消费价值观演变等几个特征,尤其是当前的科技品时代。宏观政策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全球通胀、贸易摩擦使汽车供应链遇困,燃油价格高企。同时,智能网联、新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新兴部件与软件的重要性也随之攀升。与之对应的,消费者也在追求科技、强调环保,追求差异,让汽车品牌接受度也更为开放。一国/个汽车品牌要想在全球化窗口期突围,需要满足经济稳定、产业成熟、政策支持和供应链完善几个条件,目前,中国汽车工业恰好满足这些基本条件。
数据表明,2022年亚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汽车增长率分别为55%、21%、17%、4.0%、1.6%和0.9%。综合分析世界汽车格局,东南亚地区的汽车市场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首先,东南亚具有较好的人口优势,为本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重要推动因素;其次,东南亚地区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是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四国,35岁以下人口占比超过50%,消费潜力可观;再次,东南亚主要国家GDP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线,增量市场特征明显;最后,疫情对东南亚主要国家GDP增长影响不大,该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经济发展的支撑让东南亚主要国家汽车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数据表明,2022年,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5国的新车销量增长率分别为30.2%、26.8%、20.6%、10.5%和10.5%。
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是机会
数据显示,2021年,东南亚各国汽车生产总量为354万辆,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的三大汽车生产国,三者产量占东盟总产值的近93%。
在崔东树看来,相较其他区域市场,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而且,东南亚地区未来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也为中国汽车拓展该地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出口运营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同时,随着东南亚市场消费水平的提升和电动化的渗透,东南亚的新车销售潜力巨大,中国汽车出口要抓住这一市场,大力推进。”他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东南亚市场汽车市场具有很大潜力,而且一些政策也在推动汽车进口,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汽车出口到当地提供了便利条件。
首先,东南亚各国普遍实施对零部件进口的关税减免或零关税政策,印尼、柬埔寨和马来西亚都在下调CKD关税,这有助于汽车零部件贸易在东盟成员国内流动,更具活力和发展潜力。
其次,东南亚各国普遍鼓励汽车的本地化生产,区域内设立海外制造基地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可享受零关税或低关税,对于已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企业有较大利好。但也要注意个别地区须满足区域本地化率达40%的要求。
再次,要开拓东南亚各国汽车市场,需推动各方在承认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中减少不必要的技术贸易壁垒,扩大汽车产品互认。
最后,要鼓励通过贸易便利化,为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环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相关安排,挖掘备件、精品、耗材等领域开展电子商务的机会点,利用线上展销、直播等形式开展新型贸易形式。
许海东还提出,RCEP的关税调整对我国汽车出口的直接拉动作用有限,但整体90%的关税减让会进一步拉动东南亚经济增长,提升东盟地区GDP、贸易及人均收入,长期将促进该地区汽车消费需求,为汽车市场提供增长空间。同时,RCEP将促进区域内汽车行业的协同发展,发达汽车市场会更关注设计和高端制造,产能将在区域内进行转移。许海东强调,中国车企要想更好地开拓东盟市场,必须做好深入调研、制定长期战略,充分借鉴经验,做好困难预计和供应链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整车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同时,零部件企业在东南亚也有了不错的发展。以法拉达集团为例,其低碳、智能热管理系统产品就伴随中国汽车产品在东南亚的热销,取得了不错的对东南亚出口业绩。法拉达集团总经理助理钟志鹏强调,中国汽车出口要乘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利好前景的东风,抓住东南亚地区新能源汽车板块的“空窗期”,开拓东南亚市场。钟志鹏特别提出,长期以来,东南亚地区都是日系车的“后花园”,日系车不仅占据了95%的市场,还牢牢掌握着当地的汽车产业链、经销商渠道和上下游零部件供应商等。中国汽车产业进军东南亚市场要直面这些挑战,和零部件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携手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