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出炉。
3月11日,据央行披露,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有分析人士指出,最新社融、新增信贷数据不及预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市场对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预期有所升温。
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33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91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1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5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05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90亿元。
从2月新增信贷结构来看,居民、企业信贷需求较弱,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均现同比少增。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谈到其背后原因,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全球疫情影响尚未结束、国际地缘局势升温、能源及部分原材料成本压力、供应瓶颈以及海外政策转向等,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和行业经营仍面临一定困难,仍面临经营压力,同时也会影响消费者与企业预期与支出;另一方面,国内房地产需求恢复仍有一个过程;另外,1月信贷供需两端放量,创历史新高,2月出现季节性回落,也有一定影响。
除了新增信贷外,2月社融同比放缓同样超市场预期。初步统计,2022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084亿元,同比少增43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80亿元,同比多增1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4亿元,同比少减2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751亿元,同比少减18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228亿元,同比多减486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377亿元,同比多202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22亿元,同比多170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85亿元,同比少108亿元。
“从社融结构看,主要受新增信贷放缓、表外融资收缩拖累,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弱。”周茂华称,企业债与专项债发行同比多增,一方面反映国内信用环境有所回暖;另一方面,专项债发行强劲,预示未来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区域改善。但值得一提的是,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2%,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1.2%,与名义GDP同比增速基本匹配。
宏观资深分析师王好则进一步指出,2月金融数据全面回落在意料中,但新增信贷数量和新增社融规模降幅略超预期。在新增信贷中,票据融资占比接近三分之一,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比重超过一般。而在新增社融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也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况。一方面,这表明实体经济整体融资需求依然偏弱,“宽信用”的政策效果尚未显现。另一方面,较长的贷款审批周期和“宽信用”的紧迫性促使货币当局选择在短期通过票据推动信贷进入企业部门。可以说,2月金融数据证实了上述判断。
数据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末高6.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7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当月净回笼现金8961亿元。“M2同比放缓,反映国内信贷融资需求偏弱,货币创造偏弱。”周茂华说道。
此次金融数据也引发市场对后续货币政策走向的关注。周茂华直言,由于社融、新增信贷数据不及预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市场对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预期有所升温;结合目前国内需求复苏偏弱,经济面临的压力仍较大,央行适度动用利率与存款准备金利率可能性上升。不过他也指出,尽管2月金融数据整体不理想,但无需过度担忧,一是国内货币政策空间仍较大,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二是2月M2、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同比基本匹配,整体仍处于合理区间。
展望后续货币政策走向,王好则指出,“2月金融数据表明,‘宽信用’不会一蹴而就,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也在上升。个人认为,目前降准的可能性小于降息,货币当局可能会在3月窗口期进一步下调MLF (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10个基点以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意愿”。(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