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家人多陪伴,帮助老年人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资料图)
听戏、下棋、玩牌、看新闻、刷快手、抖音、手机支付、视频聊天……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几乎无所不能。然而,曾经担心下一辈沉迷网络的老人们,如今自己也被牢牢“套”住了。《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显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性不断增强,2022年9月,月人均使用时长和次数分别增至158.7小时、2581次,同比增长8.1%、1.4%。移动互联网继续向银发群体渗透,46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为用户增长主要来源。
现象
老年人成了“网瘾”一族
市民朱女士说,她给60岁的父亲买了智能手机后,父亲的生活好像打开了另一扇窗,尤其是学会使用微信后,父亲更是手机不离手。“你爸晚上不睡觉,玩手机玩到凌晨一两点。”由于朱女士的父亲天天晚上玩手机,母亲便向她“告状”。她问父亲在玩什么,父亲说,他失眠没事干,就在网上聊天,或者在群里发东西。原本是担心父亲无聊给他买的手机,没想到手机让父亲成了“网瘾老人”。
记者调查发现,老人熬夜躲在被窝里看视频、切菜时刷手机伤了手等屡见不鲜,有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市民张先生说,他爷爷奶奶这些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也不例外,每天吃完饭就开始刷视频。“爷爷奶奶经常给亲戚朋友分享一些文章和小视频,还把这些‘鸡汤文’转到家人群里。一些网站上有老年人发布的练书法、画国画、唱歌的视频,我爷爷经常看着看着就跟着大声唱歌,吵得家人不得安宁。”张先生说,他奶奶特别喜欢看做美食、跳广场舞的视频,空闲时还会和其他阿姨视频聊天,有时一聊就是几小时。
市民黄先生说,他父亲退休后,除了在家带带孙子,就是与几个老哥儿在广场上转转,生活过得挺惬意。孩子上学后,他担心老人在家寂寞,就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后来父亲迷恋上了象棋,每天在网上下棋。”黄先生说,父亲还在手机上刷视频、打游戏,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我爸有了智能手机后就很少出门,与家人的交流也少了,郁郁寡欢、情绪低落,还时常发脾气。”黄先生带着父亲到医院求助,医生告诉他,老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让他很是郁闷。
后果
老年人长期上网 影响身心健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部分都使用智能手机,每天都会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老年人除了使用手机通话外,还会看新闻、刷微信。部分老年人在朋友圈转发各种保健帖和心灵鸡汤,有的每天多达几十条。这些老人身上有共同点,他们多数不与子女共同居住。也有些老人就算子女相伴在旁,但控制不住地玩手机。
网络世界充满诱惑,老年人长期泡在网上会不会影响身心健康?雁滩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牛医生说,互联网不仅让生活更便捷,还能传播很多新知识、新事物,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上网也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老年人长时间刷手机,不仅影响休息,还导致生活规律紊乱,影响视力。有的老人由于网络上的一些片面观点,心理负担加重。比如,网络上的一些健康方面的内容,极容易误导老年人。他们觉得网上说的症状自己都有,于是盲目购买药品服用,导致身体不适等。牛医生说,适度上网、劳逸结合、合理饮食才是老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建议
子女多陪伴 让老人有归属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兰州文理学院心理咨询专家荆萌告诉记者,从生理因素来说,随着身体机能的老化,人体脑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人的情绪控制和自我控制能力变差,更容易性情偏执。老人上网时往往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等发现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也有很多老人因为儿女长期不在身边以及没地方倾诉,导致心理异常,从而在网上寻找归属感,对网络产生依赖性。
从心理角度讲,由于部分老年人性格内向、情绪调节不佳、生活满意度低,加之社会支持和人际沟通不足,家人陪伴变少,家庭关系不和谐,容易出现价值感、意义感、快乐感的缺失,导致心理层面产生孤独感和依赖感,从而易沉迷网络。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家人子女增加情感投入,多一些情感性的陪伴,帮助老年人消除对网络的依恋。比如,可以给老人布置一些作业来训练大脑,防止老化。可以多让老人参加一些益智活动,使他们学到知识,感觉到快乐,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乐趣。平时要多和父母沟通,多给父母心理上的慰藉,关注父母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让他们学会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识别各种互联网骗局。老人随着年龄增长,心中的孤独与寂寞会日渐加深,作为子女要想办法让老人开心。平时多和老人进行交流,让他们得到慰藉,防止引发心理疾病。多一点耐心,在老人有需求时积极帮忙。尽量以平和的心态、温和的语气与老人对话,让他们在儿女身上获得情感慰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