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22日讯(记者 方彦博)“造成钠离子电池火热的直接原因,便是锂资源价格猛涨。”有行业人士人士指出,新能源车产业链对原材料价格的焦虑仍在不断蔓延,就在车企、动力电池厂对高价锂大倒苦水的时候,钠离子电池发展的势头却愈发强劲。
国内某资深产业人士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增长,作为核心原材料的锂资源正在掣肘行业发展。而钠资源储量丰富,且低温和倍率性能更优,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突破和资本的介入钠离子电池有望在下半年量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综合采访多家相关上市公司了解到,三峡能源(600905.SH)、宁德时代(300750.SZ)、多氟多(002407.SZ)及传艺科技(002866.SZ)等企业的钠离子电池产线都将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内竣工投产。
低成本的替代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约48万元/吨,较年初的31.15万元/吨,上涨超50%,较2020年同期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11倍。
与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相似,钠离子电池借助Na+的转移来存储和释放电能,虽然钠和锂属于同一主族元素,但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让钠离子电池在正负极材料、集流体和电解液上的选择上与锂离子电池不尽相同。
钠离子电池正极选取聚阴离子材料、普鲁士蓝体系材料、铁锰铜等金属氧化物等,负极选取硬碳或者过渡金属氧化物等。
对于电极材料而言,钠和锂的价格直接决定了电极成本的差异,丰富的资源储量和不受地域限制让钠的价格仅为锂的数十分之一;同样锂离子电池所用的石墨类负极材料价格也远高于钠离子电池中使用的硬碳。
同时,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均可使用铝箔作为集流体,而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则必须使用价格更为昂贵铜箔。锂离子电池所需的电解液溶度更高,也进一步抬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成本。
相关研究表明,现阶段钠离子电池样品成本约0.7-0.8元/Wh,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理论上可降至0.2-0.3元/Wh,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的成本低30%-40%。
储能前景广阔
除成本外,钠离子电池在低温、快充和安全性方面也有明显优势,但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的劣势同样无法避免。
由于钠离子半径远大于锂离子,在相同体积下的能量密度较锂电池低。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已达到250Wh/kg,即便是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也有约180Wh/kg。而宁德时代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单电芯能量密度为160W/kg,多氟多现阶段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只有约130wh/kg。
同样因为钠离子的直径大,充放电时更容易引起电极材料剥落,因此,钠离子电池的寿命也更短,循环寿命仅有2000次左右,约为锂离子电池寿命的65%。
综合钠离子电池的优缺点,其适配的应用场景浮现了出来。
国内某钠电池相关上市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我国的风光电多布局在新疆、甘肃和宁夏等西北地区,而这些地区冬季最低温度多在-20℃以下,将钠离子电池应用于储能市场就再合适不过。
“但由于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会发生严重的容量衰减,需要通过一套温度控制系统来减少这一问题,但这也会消耗电池系统至少5 %的能量,且增加了制造成本。”该人士介绍。
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在把钠电池向储能市场引导。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均提到要研发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性能储能技术。
多位产业人士一致认为,鉴于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的劣势,导致其不太适合对功率要求较高的移动通信及动力电池领域,但在储能市场,钠离子电池的前景尤为广阔。
量产即将到来?
基于钠离子电池的前景,不少企业都提前进行了相关布局,根据前期的规划,今年下半年开始,各家企业的量产时点将陆续到来。
记者综合采访了多家相关上市公司了解到,三峡能源(600905.SH)与中科海纳打造的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1GWh规模化量产线下半年将正式投产。
已发布了钠离子电池产品的宁德时代(300750.SZ)也已经启动了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预计将在明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多氟多(002407.SZ)的钠离子电池项目一期约1GWH的产能、传艺科技(002866.SZ)钠离子电池项目一期2GWh产能也都将在明年陆续建成投产。
但在钠离子电池的量产元年到来之际,也有部分业内人士对记者表达了相对悲观的看法。
一位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人员表示,由于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还存在不确定性,目前的试验生产成本还很高,如果无法在正极材料的性能和成本上有实质性突破的话,那说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还为时尚早,甚至3-5年能够实现量产也属于乐观了。
“现在距离各家企业宣传的量产时间越来越近,究竟钠离子电池的量产能否成功实现很快就会知晓,但无论怎样,对于市场来说,钠离子电池的出现都是一件好事。”前述人士讲道。
(编辑: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