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播报!“拆车研报”成卖方“杀手锏”,是深度报告还是废话文学?
证券之星| 2022-07-19 17:53:12

在消费电子领域,拆手机、拆电脑去研究产品性能是一些硬核数码博主经常做的事情。通过拆解零部件研究具体配置和性能,可以给消费者更直观的参考,尽可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相关资料图)

不过,随着消费电子换代越来越快,围观拆手机的观众逐渐少了。但拆机这个研究手段却依旧活得滋润,而且被各大券商青睐,甚至越拆越大,从手机一路拆到了汽车。

中信证券拆解特斯拉

6月27日,由海通国际分析师姚书桥、吴旖婕、金云涛等最新撰写的一份名为《海通汽车实验室—比亚迪“元”细化拆解》的研报在行业内悄然走红。该团队手动拆解了比亚迪的一台车,并将其零部件的详细细节一一作了展示,报告长达87页,堪称一份产品说明书。

无独有偶,时隔20天,“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也发布了“拆车研报”。

7月18日,中信证券最新发布一篇名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特斯拉系列研究专题:从拆解 Model3看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报告长达94页,其中干货篇幅多达82页,配图169张,表格29份。

相比海通国际的“说明书”,中信证券似乎更胜一筹,给出了具体的投资策略建议,涵盖了产业链上关键节点上众多表现优异的上市公司。

1、电池/电机环节的宁德时代、比亚迪(A+H)、欣旺达、鹏辉能源、精达股份、亿华通等,建议关注亿纬锂能;锂电材料的德方纳米、中伟股份、天奈科技、璞泰来、贝特瑞、中科电气、杉杉股份、科达利、新宙邦、厦门钨业等,建议关注恩捷股份、天赐材料;

2、上游设备及资源:赣锋锂业等,关注杭可科技、先导智能;

3、热管理供应链:三花智控(热管理)、银轮股份(热管理)等。零部件方面,轻量化领域重点推荐文灿股份、拓普集团、爱柯迪、旭升股份,车灯领域重点推荐星宇股份,汽车玻璃领域重点推荐福耀玻璃,底盘领域重点推荐伯特利、保隆科技、中鼎股份。

“拆车研报”遭质疑

不过,在海通国际、中信证券相继发布了硬核“拆车研报”后,市场却对这看似深度十足的报告不太买账,网友纷纷质疑有炒作之嫌。

首先,是两家券商所选的车型。

据了解,海通国际拆解的,是比亚迪于2018年5月27日上市的一款名为“比亚迪元EV360”的电动车,中信证券此次拆解的车型则为特斯拉Model 3 标准续航版2020款。

上述两款车型,并非是最新款,市场上对其零部件的具体情况也早有了解,进一步的拆解无非是做了一个大合集,让信息更加详细,颇有“已知结果求证过程”的意味。如中信证券,最终得出的特斯拉产业链的供应商和此前市面上早已流传开来的名单基本没有什么不同。

若是选择理想L9、比亚迪海豹、特斯拉Model X等更新的车型进行拆解研究,或许市场反响会更好一些。

其次,是卖方的预设立场。

财联社评论指出,中信证券也好,海通证券也罢,类似拆车报告的背后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利益冲突——那就是研究对象的选择其实已经隐含了分析师的价值判断,拆车不过是“为了证明而证明”。一些投资者更是尖锐地指出,卖方分析师们只不过是“把推过的股票又推了一遍”,或者说换了种形式重新发了看多报告。如此来看,拆车研报更像是“新瓶装旧酒”。

最后,则是研报的深度问题。

拆汽车和拆苹果手机一样,都是为了研究热门行业的供应链。但是并非“字多”就是“深度”,以海通国际研报为例,重点在于拆解过程,分析和总结相对较少,核心观点并不明确。

事实上,一些外资研究团队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通过拆解汽车的方式进行深度研究,国内券商的“拆车”本就迟了几年,若是还只停留在给零件拍照,而不能进一步深入,难免有拾人牙慧之嫌。这方面,中信证券研究得更为深入,给出了具体的优质标的,不过或许还可以进一步指出“优在何处”与未来竞争格局。

砸钱源于行业竞争压力

券商“拆车”行为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行业激烈的竞争格局。

近年来,卖方研究从业人数整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全国分析师从业人数已超过3700人,相比去年同期增加逾140人。卖方研报数量同样激增,今年一季度,国内共有80家券商发布了41292份研报,涉及A股上市公司1864家,平均一天产出459篇卖方研究报告。

无论是做深度报告还是营销噱头,归根结底,券商需要的是曝光度,让投资者保持关注。“砸钱拆车”也不过是其中一条路。

数据显示,2021年券商实现基金分仓佣金收入220.15亿元,同比增长59.75%。其中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列第一(16.67亿元)、第六位(8.62亿元),可见这两家是有着“砸钱”的实力的。相比之下,对于中小券商来说,也就没有“拆解式研究”的资金实力了。

事实上,对于此类“拆车研报”,一家券商大概率也只会做一次,毕竟一篇报告几十万的成本,加上数月的时间成本,对任何一家券商都是巨大的压力。不然,若是研究航空航天领域,岂不是要拆一架C919或者一架火箭?

中信证券研究所人士也指出,本次拆解前前后后共耗时两个月,共有十位参与,包括8名署名分析师和2名待入职员工。拆解过程有5位在现场,5位远程,但不是每个人都全程参与了。拆车过程中获得了多家公司和机构的协作和支持。未来将继续努力做深度研究,但是否需要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

当然,“拆车研报”同样有着可取之处,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是写得足够深入浅出,那就是“以一敌百”的价值研究。同时,当“拆车研报”这类硬核研究不再稀缺,不再成为争议点的时候,也就是券商研究质量真正质变的时候。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