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共发生火灾事故64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量增加32%。日均超7例的惊人数据让“纯电动汽车自燃”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再度暴露在社会舆论下,也为正处于上升势头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云。
“电池热失控”成祸首,动力电池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汽车自燃”相关投诉量增长迅速,继2020年出现同比10倍猛增后,2022年又迎来了一波上涨,仅上半年就达到了9宗,占2021年全年投诉量的四分之三。纯电动汽车起火原因主要包括电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高温天气、电池热失控、高负荷等五个方面。其中,外部碰撞和高温天气属于外因,而电池部件老化、电池热失控、高负荷均与动力电池质量相关,往往是自燃的直接导火索。
动力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工艺以及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等因素决定着动力电池的质量。随着纯电动汽车快速普及,保有量大幅增加,动力电池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据车质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动力电池故障”在纯电动汽车所有质量问题投诉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
2019-2021年短短三年时间,“动力电池故障”投诉量增长了近两倍,并且2022年1-6月的投诉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了44.9%,照此来看今年全年的投诉量有望突破千宗。具体到各国别来看,自主品牌投诉量达到1,898宗,占比超过九成。德系品牌投诉量为159宗,占比为7.7%。而美系品牌、日系品牌和韩系品牌投诉量总和仅为17宗,占比之和不及1%。从车型属性来看,微型车成为主要投诉对象,相关投诉量高达882宗,占比超过40%。SUV、紧凑型车、小型车投诉量相对比较接近,占比总和与微型车相当,其他车型投诉量较少。
而通过汽车厂商针对“动力电池故障”投诉的态度来看,一半左右的汽车厂商投诉回复率未达到100%,个别品牌投诉回复率甚至为0,一方面反映出汽车厂商对于车主的诉求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动力电池故障”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一大顽疾,难以根除。
治标不治本,“锁电”难解动力电池安全隐患
为了降低电动汽车的起火风险,部分汽车厂商采取“锁电”的措施,通过降低动力电池电压、电流,来减小电池发热量,避免纯电动汽车在行驶或充电过程中起火。但是,“锁电”是以牺牲车辆的续驶里程为代价,对动力电池的安全并没有实质性改进,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并且汽车厂商在执行“锁电”时,往往是在车主不知情的状况下,通过OTA升级对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修改,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也令消费者体验变差,对品牌和产品口碑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目前行业内对于出现热失控的动力电池往往采取“封堵”或“疏通”的技术方案,前者的弊端在于一旦单个电芯热量封堵失效,将连累其他电芯模组。后者虽然效果更好,不过由于成本较高,技术难度更大,目前仅有部分汽车厂商掌握,少量纯电动汽车产品使用,成效还有待观察。
进一步强化纯电动汽车安全,电池安全标准亟待完善
不论是对车主的诉求置之不理,还是采取极端的“锁电”行为,都是对动力电池质量的不屑一顾。而作为动力电池制造以及装配主体的汽车厂商和电池生产商,之所以可以避开质量风险,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政策法规密切相关。
从市场环境来看,微型电动车市场因为部分热销车型而迅速崛起,虽然价格足够具有竞争力,但不断压低的成本势必导致车辆整体安全性以及动力电池安全性受到影响,再加上最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中对300km续航水平的要求,更诱使部分汽车厂商和电池生产商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以及电池容量方面,却往往忽视了动力电池质量。
从政策法规来看,虽然早在2020年,工信部便制定了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不过,其中只涉及关于动力电池安全性的试验要求,对于直接导致纯电动汽车起火的原因“电池热失控”如何防范并没有规定。
今年一季度,工信部发布了《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启动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这是继2021年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以来,针对动力电池安全的又一次大动作,意味着动力电池行业安全标准相较以前将得到大幅提升,未来国内纯电动汽车或将全面普及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及灭火装置。对于汽车厂商和电池生产商来说,相比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池容量,安全性在未来动力电池的研发中将占据更高的比重,如何避免出现“电池热失控”现象应成为汽车厂商和电池生产商的努力方向,相信纯电动汽车起火问题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总结: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面对迅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和用户需求,纯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引起企业、消费者以及监管部门等全行业的重视。只有持续完善纯电动汽车各项安全标准、保障动力电池安全,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