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纷纷出手 宣布开启“清卡行动”
北京商报| 2021-06-30 11:47:01

日常生活中,银行卡开卡后长期搁置使之成为“沉睡卡”的情况已司空见惯,而这种情况也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温床,及时清理“沉睡卡”被提上日程。期工商银行、百信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出手,宣布开启“清卡行动”,今年7月起对用户长期不用的个人银行账户实施清理工作。

为何开展“清卡行动”?

根据工商银行日前公告,该行将于2021年7月起对用户长期不用的个人银行账户(借记卡和活期存折)开展清理工作,对符合清理条件的账户限制部分金融服务功能。百信银行同样在日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2021年7月起实施个人长期不动户清理工作。

而时间线拉长,今年以来,就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安银行等银行陆续开展清理个人账户的行动。

为何越来越多银行开始清理闲置银行卡?

根据央行披露的2021年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我国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9.05户,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6.40张。可以发现,一些用户手中有多张银行卡,但现实生活中,除了常用卡,其余的就成为了“睡眠账户”。对用户来说,卡片太多日常管理难度大,如果管理不慎,还会增加被盗刷、被买卖、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以及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谈及银行纷纷清理闲置卡,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表示,多家银行开始清理闲置银行卡,是响应“断卡行动”的具体表现,“断卡”行动能够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跨境赌博等围追堵截、广泛撒网,起到严厉打击与震慑作用。年来,打击犯罪的监管工作重点逐渐从事后惩治转移到事中监测,前置了各项风险防范流程,电信诈骗、跨境赌博犯罪行为均离不开资金流,包括账户体系与支付,因此银行账户、支付环节等逐步成为监管关注的工作重点。

银行处置标准不一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对“沉睡账户”的处置方式、处理时限、清理范围各不一样。

哪些账户会被纳入清理范围?

例如工商银行的银行卡同时满足3个条件就被划入清理范围:一是,截至2021年6月30日,凡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未发生客户主动交易;二是,账户余额为零;三是,未签订信用卡、个人贷款还款及其他代收代付协议的账户(借记卡和活期存折,下同)。其中金融社保卡、军人保障卡、武警军人保障卡、退役军人拥军优抚卡、公积金联名卡等政策类账户;理财金账户卡、财富理财金卡等特色账户不纳入清理。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卡里余额剩1元、2元,不满足余额为零的也不在清理范围。”工商银行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

百信银行则将“沉睡卡”的处置年限设定为一年,该行清理范围包括:截至2021年6月30日,连续一年以上(含一年)未发生客户主动交易,账户余额为零,且无个人贷款还款等签约关系的长期不动账户。

“清卡行动”具体如何清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各银行处置力度有所不同。例如工商银行对于在上述清理范围的银行卡,逾期未激活者将对其账户功能调整为非柜面业务只收不付。而百信银行将对符合条件的个人长期不动户,且逾期未激活者采取中止账户业务(即不收不付)、销户等控制措施。

那么,若用户账户在上述清理范围内,但希望继续使用,该怎么办?多家银行也在公告中作出说明:需要客户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一笔动账交易(包括存取款、汇入汇出、转账、消费、缴费等主动动账交易,不包括结息、查询、司法冻结、司法扣划等非客户主动发起的动账交易)即视为激活账户。客户也可以在6月30日前,到该行营业网点根据实际需要,查询持有账户情况并主动撤销不再使用的账户。

建议用户定期梳理名下银行卡

“大量的办卡、换卡行为使市场上的‘沉睡卡’越来越多,如果客户确定不用银行卡了可以办理银行卡注销。”某银行人士如是说。但也有部分用户对注销账户有所顾虑,担心个人账户中的交易记录在一些场景下还有重要作用,一旦账户被注销,其中交易记录也可能会消失。

对于这类情况,工商银行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解释,就北京地区而言,如果储蓄卡注销了,如果客户还想查询注销账户交易明细,需要带着身份证件去网点提交相关信息,能确定账户是该客户名下的,就可以进行查询,但是只能查询两年的情况,超出期限的,能不能查、怎么查就要跟网点确认,以实际情况为准。

事实上,随着银行大力推动发卡,储户为了方便常在不同地点开立多张储蓄卡,如何了解用户自身的银行卡账户情况,也颇受关注。

根据工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一般哪个地区受理哪个地区的业务,没有办法通过电话统一查询全国情况,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银行卡情况,可以拿身份证原件到就工行网点查询客户在工行全国范围内有多少张工商银行卡以及账户具体情况。

谈及做好“睡眠账户”的清理工作,银行和客户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苏筱芮表示,清理睡眠账户对用户而言是一种保护,也提醒持卡人需要定期梳理名下所持卡片,非常用卡及时主动清理注销,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银行也需要通过官网、App、短信提醒等多种方式将相关规则及时传达给持卡人以保持良好沟通。此外,广大金融消费者需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营业执照等涉及违法犯罪,要从源头加强法律意识。

(记者孟凡霞马嫡)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