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系列科普⑤
上周,海南一连两日发生学生溺水事故,两名中小学生不幸身亡。正值暑假,学生溺水进入高发期。特别是水库、河流、池塘等水面看似平静,水下其实危机重重。广州市应急管理局为市民科普,如何正确预防、辨别溺水,出事后如何科学自救和施救。
如何预防?无救生员不下水
市应急管理局提醒,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需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儿童游泳需成人陪同,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抽筋。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教育孩子不在水中嬉闹,防止呛水窒息。教孩子学习游泳、心肺复苏等技能。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辨别?一旦安静要警惕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生命或可挽回。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惕。
如何救援?控水无益反有害
大家要掌握7点自救知识:保持镇定,节省体力;头部后仰,露出口鼻;深吸浅呼,放松肢体;防止呛水,用嘴吸气;如有漂浮物,尽力抓取;找准时机,大声呼救;遇人营救,听从指挥。
如何施救?首先施救者必须熟悉水性,还须具备专业的救助知识,确保自身安全是实施溺水救援的前提。否则马上拨打求救电话,请求专业救助。科学救援时可就地取材,将救生圈、木板等抛向落水者,让其攀扶或将其拖至岸边。拖拽救援时,需伏地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最好从背部把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迅速将其拖上岸。
上岸后,如果发现溺水者口腔有水草泥沙等异物,应快速清理。如果溺水者昏迷但是还有正常呼吸,可将其侧卧,使得口腔异物可自然流出。同时将其身体擦干,覆盖干衣服保暖,等待120到来。如果失去正常呼吸,应持续心肺复苏,直到落水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是救护车赶到现场。如果现场能拿到AED,应立即介入AED。
不管溺水者是否还有呼吸,任何情况都不要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控水,如膝盖顶腹、海姆立克等。水不会成为阻塞呼吸道的异物,但控水过程有可能导致其胃内容物返流堵塞呼吸道,还可能延误宝贵的心肺复苏的时机。最后,不管溺水者是否恢复呼吸心跳,都应该送医进一步检查,以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全媒体记者李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