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李一能)作为上海市的地理中心,闵行区和七个区相邻,承担了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今天上午,《闵行区综合交通规划(2022—2035)》(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也是上海首个区级综合交通规划,旨在优化闵行区以及周边区域的交通状况、补齐通行短板,重点解决轨道交通、路网配套、越江通道、公交线网、公共停车设施五个方面的问题。
轨道交通:站点总数将超80个
目前,闵行区内运营轨交线路有11条,站点55个,轨交站点600米范围覆盖全区约1/4的人口,总里程92公里。
(资料图片)
在规划方案中,闵行区将立足全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线网系统及末端衔接,填补局部区域轨道交通服务盲区,加强多层次轨交网建设,实现城市开发边界内轨道交通站点(含局域线)600米人口、岗位覆盖率49%和59%,站点总数超80个,市民出行将更可靠、更舒适、更便捷。
例如,轨交23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8.5公里,共22座车站,途经闵行区和徐汇区。此线路闵行区范围内沿龙吴路和东川路走行,设置站点14座。预计2027年竣工。
轨交15号线南延伸工程,全长10.3公里,共设4座车站及1座预留站,起于15号线紫竹高新区站,终于5号线南延伸望园路站。途经闵行区和奉贤区,闵行区内线路长约2公里,设置车站1座。计划2023年开工。
路网配套:打通“畅通路”
闵行区地处上海地理版图中心,与青浦、松江、奉贤、浦东、嘉定、徐汇、长宁等7个区相邻,扼守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的交通要道。当前,区内道路总里程1419.29公里。虽然目前闵行区骨干路网基本建成,但过境交通占比高,系统路网提升需求大,且受河流、铁路、高速公路阻隔,存在较多的瓶颈路段及“断头路”。
在规划中,未来将通过高速、快速路增设匝道、骨干路交通功能提升、区区对接道路持续推进、地区路网进一步完善、断头路打通等举措,提升对外交通服务能级,推动道路系统扩容提质,形成高效便捷道路交通网络。
越江隧道:提升越江通行能力
闵行区横跨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已建越江通道5条(闵浦大桥、奉浦大桥、闵浦二桥、闵浦三桥、虹梅南路隧道),在建过江通道1条(银都路越江),现状东西向越江间距8.4公里。为填补南部地区越江功能短板,构建两岸融合的联系纽带,提升越江集散功能,规划中闵行区将形成5条东西向、4条南北向越江通道。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银都路越江隧道工程,全长3.8公里,其中越江隧道段长约2.7公里,西起徐汇区规划景东路银都路交叉口,东至闵行区浦锦路芦恒路交叉口,采用双管双层双向8车道布置。计划2024年度建成通车。
公共停车设施:推行智慧道路停车
目前闵行区车均泊位1.04个,处于较低水平。在规划中,闵行区将坚持静态交通供需匹配,综合施策缓解停车矛盾。按照停车分区发展策略,实施差别化的停车管理政策,规划设置公交引导区、适度配给区和发展平衡区三个停车管控区,构建区域以静制动、合理布局的静态交通系统。
目前,闵行区正在大力推行智慧道路停车,加快停车设施提质增效,在莘庄镇、吴泾镇等部分路段试点停车智能管理系统,目前区内共有10条道路503个泊位对接了市级停车平台上线,实现了道路智能化运行,提高了车位周转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计划至2024年道路停车智能化管理全覆盖。
公交线网:优化配置提升密度
闵行区当前线网密度2.2公里/平方公里,500米站点覆盖率91%,与主城区尚有差距。在规划方案中,闵行区将持续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两网融合”,建设多元优质地面公交。根据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常规公交站点设置率预计达90%;常规公交线网密度预计达2.5公里/平方公里,常规公交500米覆盖率达100%。
近期,闵行区通过14条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提升市民公交的出行环境,完善公交线路走向、站位设置,扩大线路服务覆盖范围,方便市民去往医院、学校、便民服务中心等民生服务点位。此外通过增设站点,进一步推进“两网融合”,并精准匹配客流需求,高公交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公交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