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人民币,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资料图)
此举,将退出舞台一年有余的“相互宝”再度推上风口浪尖。蓝鲸财经获悉,7月10日,曾带领团队做出相互宝、定损宝等产品的蚂蚁集团原副总裁、蚂蚁集团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在其朋友圈发布“长文”,回溯相互宝从伊始到关停的脉络。
尹铭称,相互宝关停之后,相互宝成员不再分摊,但是救助并没有停,蚂蚁支付了近50亿元互助款。“相互宝直到关停没有盈利过一分钱。相互宝的所有互助款没有在相互宝的账面上停留过一秒钟。”
有观点认为相互宝符合保险的基本原理,也弥补了中国最需要保障群体的空白,但这个创新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现有的监管框架。也有观点认为,这类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法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尹铭表示,“我认为相互宝这样的创新可以说是一次有益的社会实践。”
比余额宝增长还要快的产品2021年12月28日,相互宝发布公告,将于2022年1月28日24时停止运行,成员不再参与互助分摊,这一国内最大的网络互助平台彻底退出舞台。巅峰时期,相互宝成员规模一度破亿,至宣布关停时,也有超过7000万成员,更被业内称为是比余额宝增长还要快的产品。
相互宝的前身,为“相互保”,这是一款团体重症疾病保险,承保方是彼时蚂蚁金服注资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下称“信美人寿”),该产品于2018年9月在原银保监会备案。上线仅10天,相互保就聚拢了1200万用户加入,也让保险行业深切感受到流量平台的力量。
但好景不长,信美人寿很快被原银保监会约谈。监管方面认为相互保涉嫌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信美人寿按监管部门要求,停止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为名销售“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此后,信美人寿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等事由,机构及相关责任人被监管部门处以罚款93万元。
随着监管的一锤定音,2018年11月27日,“相互保”运营团队公告称,产品更名为“相互宝”;更名后,相互宝成为由蚂蚁独立运营的网络互助计划,脱去保险“外衣”。
网络互助时代落下帷幕回顾网络互助发展的十年历程,始终伴随着争议与讨论。2011年,我国首个网络互助“抗癌公社”成立,2014年开始团队化运营;同年泛华控股发起e互助;2016年网络互助遍地开花,主要代表包括轻松互助、水滴互助、壁虎互助等;在相互宝强势聚集流量后,滴滴、百度、美团、苏宁、新浪、360、小米等互联网平台都纷纷入局。
事实上,原保监会曾多次对网络互助计划经营保险业务作出风险提示并进行整治。而后续网络互助计划的关停也叠加多重因素,譬如资金池风险、增长瓶颈、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自律乏力、监管缺位等等,其法律边界和监管思路待理清。
“由于前端审核宽松,网络互助平台吸引了大量的非健康体,随着分摊金额的快速上涨,健康用户很可能退出互助平台,最终形成了逆选择的循环。”财通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夏昌盛指出,网络互助所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将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平台的经营状况,一是参与人群大幅下降+赔付案件数量上升将引起偿付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平台的持续经营;二是平台参与人数下降,极大地增加了从自有互助平台向保险业务的引流难度,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2020年9月,原银保监打非局发表一篇研究文章,名为《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文中点出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法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2021年,网络互助平台迎来关停热潮,美团互助、轻松互助、水滴互助、小米互助陆续关停,12月,相互宝正式关停,曾经风风火火的网络互助时代正式落下了帷幕。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互助做到了一些商业健康保险做不了的事、医保做不到的事。2019年,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对4.2万名相互宝成员进行调查后发现:67%的受访者年收入低于10万元,54%的受访者只能勉强承担10万元以内的医药费,10%的受访者除了相互宝外没有其他任何保障。
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正是以相互宝为代表的一批网络互助计划,实现了对消费者风险教育的大面积普及,让最需要保障的低收入群体获得了保险服务,弥补了这部分人群的保障空白,也为后来的“惠民保”产品提供了诸多实践经验。
据尹铭公开信内容,相互宝累计有超过1亿用户参与互助,以互帮互助的形式获得保障,通过96期爱心分摊共同救助了205337位患病成员,从2018年到最后关停,互助金近300亿元。
下附尹铭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