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国内自动驾驶卡车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洗牌。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因与新能源卡车公司合作出现分歧,加之难以获得A轮融资,成立仅19个月的擎天智卡接近“停摆”,目前员工已被悉数遣散,公司实体正面临清盘。 频繁爆雷 走向败局有迹可循擎天智卡成立于2021年11月,是一家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研发的科技公司。彼时,由于头部自动驾驶卡车企业商业化落地进展不及预期,使得资本市场开始将目光从高估值的“老玩家”转移到“新生代”的初创公司,加之有明星企业前高管的光环加成,让擎天智卡备受关注,并在成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完成近千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获得融资后,擎天智卡踌躇满志,并不断向外界公布自动驾驶卡车运营和产品研发的新进展。2022年8月,擎天智卡获得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的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此后将近半年时间里,旗下自动驾驶卡车在京台高速公路上累计测试运营达9000余公里;2022年12月底,擎天智卡推出基于征程5芯片的“擎天自动驾驶系统”,并计划在2023年实现量产;2023年1月,公司宣布获得苇渡科技“授权”,将为后者的新能源重卡量产车型提供“一站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服务范围包括L2、L2++、L3及L4级别在内的全部车型,首批车辆计划于2024年实现量产。 然而,就在这段时间里,擎天智卡也被曝出诸多负面消息。2022年7月,小马智行将擎天智卡告上法庭,称后者侵犯商业秘密,并索赔6000万元,这一纠纷直到今年6月才以双方公开和解收场。对此,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与小马智行的诉讼纠纷,让擎天智卡错过了关键的融资节点,导致其经营陷入被动局面。 不仅如此,擎天智卡还被传出与苇渡科技合作告吹。在此之后,擎天智卡曾试图“拉拢”新的合作方,但合作方向均与推进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落地相去甚远,其业务布局开始偏离原先轨道。不久后,便有消息称,受融资不顺、合作遇阻等不利因素影响,擎天智卡自动驾驶卡车业务难以为继,公司计划调整赛道,转向机器人领域,并由此开始解散工程师团队。同时,擎天智卡战略方向上的动摇和调整,也导致公司联合创始人孙又晗“出走”。 至此,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擎天智卡便深陷困境,甚至面临清盘危机。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擎天智卡被曝“停摆”看似突然,实则并非毫无征兆。这其中,资本市场转冷、合作进展不顺以及融资困难,是其被迫清盘、暂离自动驾驶卡车领域的核心原因。 “除此之外,公司内部生变,两位联合创始人分道扬镳,或许是擎天智卡停摆的另一重要因素。”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孔震直言,创业公司陷入老东家的诉讼战,其实十分常见。从这种商战漩涡中脱身,并且实现立足发展的例子也有很多,只要积极应对且方法得当,公司存活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从此次擎天智卡的“反击战”来看,可以算是相当成功。因此,擎天智卡的猝然“停摆”,外部因素影响或许并不是决定性的,根本原因是两位创始人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存在分歧,导致双方分道扬镳,公司无法按照既定战略行事,也许才是关键症结。 自动驾驶赛道降温擎天智卡并非惟一一家发展受阻的自动驾驶卡车企业。 在自动驾驶各细分市场中,无人驾驶卡车的运营场景更为简单、痛点更加明显,一度被视为更容易实现商业化落地的领域。因此,近年来行业中涌现了几十家自动驾驶卡车企业,各路资本也争相进入这条最有“钱景”的赛道。然而,从行业发展进程来看,业界的判断或许过于乐观了。 不难发现,经过多年发展和技术演进,卡车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依然局限于港口、矿区、短途接驳等特定或封闭式场景,想要驶入复杂路况,仍需攻克核心技术、法律法规、商业模式、成本分摊、配套设施等重重阻碍。 与此同时,随着资本风向的“偏航”,不少自动驾驶卡车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例如,头顶“全球自动驾驶卡车第一股”光环的图森未来,身陷核心业务拆分、管理层内斗、大规模裁员等负面风波,并在今年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市值曾超50亿美元的自动驾驶卡车企业Embark以7100万美元被收购,并宣布裁员70%;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Locomation则解雇了大部分非工程人员,并计划关停主营业务。 在国内,自动驾驶卡车企业同样面临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在业绩承压的冲击下,有的企业发生了高层动荡,有的企业则被迫转变业务重心。 日前,有消息称,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公司千挂科技首席执行官陶吉离职,这距离他加入该公司仅仅过去一年多的时间;6月19日晚,文远知行首席运营官张力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离职相关动态;擎天智卡首席技术官孙又晗也于近期离职。此外,有消息称,自动驾驶卡车企业行猩科技由于经营困难,不得不将业务转向自动驾驶拖拉机领域。管理层矛盾加剧、核心人才流失、被迫转变业务重心,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未来发展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动驾驶卡车行业是资本的宠儿,但‘只投入不产出’的买卖肯定无法持续。”某证券公司分析人士认为,当下,自动驾驶卡车领域依然没有解决商业化落地的难题,并且高度依赖资本“输血”。而现阶段,高阶自动驾驶卡车赛道创业窗口期已经关闭,资本更为看重企业的量产能力,在融资环境“由热转冷”的背景下,即便是头部企业,也难逃亏损厄运,更何况是那些仍停留在技术构建阶段、缺乏量产能力和业绩支撑的初创企业,其抗风险能力更低,后续融资、技术升级难度更大,自然难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由此可见,擎天智卡不会是最后一家倒下的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 洗牌加速 各路玩家需更加务实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自动驾驶卡车领域的淘汰赛已经打响,且争夺异常激烈,玩家两极分化局面尤为明显。随着自动驾驶卡车步入发展“深水区”,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自动驾驶公司的选择都将更加理性、务实。 通过梳理近两年的融资案例,不难发现,国内自动驾驶卡车领域融资数量和金额均呈下降态势。这其中,有大部分资金涌入了可量产的渐进式智能驾驶领域,并且逐步向头部企业聚集。可以说,量产交付与商业变现能力,正成为衡量自动驾驶卡车企业的重要标准,也是“下半场”竞赛的关键。 “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L4级自动驾驶卡车技术量产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期内恐难以实现。”孔震说道:“目前,中国市场对自动驾驶的支持力度和开放程度并不高,即便自动驾驶卡车企业具备L4级的技术储备,市场需求也并不大。为了生存和拿到新一轮投资,不少昔日信奉跃迁式路线的自动驾驶卡车企业开始转变思路,寻求‘降维生存’,由探索L4级自动驾驶技术转而研发L2、L3级产品解决方案。” 从仰望星辰宇宙到低头回归现实,更多的自动驾驶卡车企业开始采用更务实的发展方式,通过与整车企业合作,交付L2、L3级可量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瞄准颠覆性的无人驾驶技术。但无论如何调整发展战略,对于自动驾驶卡车企业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从研发‘高精尖’转向大规模量产渐进式技术的过程,十分考验企业对供应链和成本的把控。”孔震表示,如今,自动驾驶卡车行业已经到了检验真本事的时候了,资本已经不相信宏大的愿景故事,而是看重公司真正的量产盈利前景。是否能批量交付、怎样实现商业化落地、有没有人埋单、商业模式能否盈利,将成为检验自动驾驶卡车企业最直接也是最客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