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家团圆、欢度春节时,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只为守护好患者的生命安全,让更多的家庭过一个“健康”年。兔年春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白衣天使们毅然选择了坚守“医”线,以细致入微的服务守护百姓健康。
除夕夜,他拨通了视频通话
“16床的病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现在肌酐很高正在做血透,情况不太好,需要多关注下。”1月21日上午10:30,急诊科住院医师于磊换上白大褂,与昨天夜班的同事正在做工作交接。病人的治疗、检查和用药情况,于磊一一记在心中。
(资料图)
他来到2楼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2023年1月3日开始,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急诊科总值班,他要负责起监护室、病房、一楼抢救大厅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及节假日监护室新病人的收治工作。
“急诊监护室15张床位都收满了病人,其中8个病人为重症肺炎插管治疗。”于磊透露,监护室内的病人病情很重,每分每秒都不能有差池。
“听我指挥,一、二、三,抬!”因为病情救治需要,于磊还要协助护士、护工为重症肺炎患者翻身,做俯卧位通气。刚过了2小时,于磊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从早上10点忙碌到晚上8点半,于磊终于有了点空闲时间,他连忙拨通了视频通话。电话那头,是母亲、妻子和去年刚出生的儿子小老虎。“咦…呀…”看着笑眯眯的儿子,于磊工作一天的疲倦瞬间消失。说起儿子小老虎,于磊的声音喜悦中饱含歉意。“老婆刚怀孕的那几个月,正值上海疫情严重的阶段,因为工作回不了家,是老婆一个人度过了最艰难的几个月”。儿子出生后,于磊与家人相伴的时间屈指可数,今年春节期间,他还是选择坚守在急诊岗位上。
“这就是急诊医生的工作,从来没有过节假日的概念。急诊科作为患者救治的‘最前哨’,我们必须守好急危患者的第一道防线。”于磊说。
春节期间,他们没有一人缺席
1月22日,农历兔年正月初一。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士长许莉精神饱满地来到病房,今天她作为大内科值班护士长以及护理部日班值班护士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做好交接班,巡视完内科大楼病房,回到冠心病监护病房的许莉,仍要马不停蹄地安排好各项工作。农历新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日子;对于在救治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份坚守,也是一份责任。
“冬季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过年期间大家作息不规律,再加上聚会多了,难免暴饮暴食,因此春节期间,我们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数量更多、病情更重。”许莉表示,就在小年夜以及除夕当天,CCU团队已经收治了两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我们还是跟平时一样排班,每天安排10名护士,随时随地做好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准备。”
谈到2023年春节,许莉很是感慨。“我们科室里有1/3的护士,老家都在外地。新冠疫情以来,他们一直留守在上海,过年了也不回家。虽然大家不说,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们非常想家。今年疫情平稳后,我们也鼓励那些多年没有回家的护士回家看看。大家都说今年春节先不回去。”
三年没回家过春节了,难道不想家里人吗?
“我家离上海近,今年就让离家远的同事先回吧!”
“过年病房这么忙,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年后我再回老家也行!”
“过年时回家是回家,过年后回家也是回家,没事的,我留下!”
听到大家的话,许莉很感动。“不管是疾病还是任何困难,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一定能够帮助患者度过寒冬,迎来美好的春天。”许莉说。
她在重症监护室为百姓健康守岁
9年重症医学科工作,5年坚守在春节岗位上。
农历兔年春节,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李喆如同往常一样,依旧在重症监护室(ICU)内忙碌着。
1月21日除夕当天,正值日班的她刚上班就收治了一例重症患者。病人情况稳定下来后她才有时间看手机。
“除夕值班,也要注意身体。我们留了一桌好菜,等你回来吃年夜饭。”原来是李喆的母亲发来了微信留言。李喆简短回复了一句“好的”,便又投入到工作中。
“重症医学科医生是一个365x7x24小时在线的岗位,我们的除夕夜和平时的日子没有区别,重症医学科肩负着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 患者安全了,我们才算是安心了。”李喆表示。
(通讯员 黄兴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