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备受行业关注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往前迈出了关键一步。日前,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揭牌成立,这标志着业内首个统筹数据安全合规与技术研发创新的专业平台正式成立。 作为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创新的“孵化平台”,创新中心聚焦探索智能网联数据合规治理模式,提高企业数据安全合规意识与管理能力。可以说,创新中心的成立为汽车数据治理开了个好头,有待挖掘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潜在价值和巨大生产力。 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为34%,2030年L3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70%。目前,多地多部门正密集部署新一轮措施,明确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围绕激励技术创新、优化政策供给、加快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示范区等多方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及车路协同技术路线的升级,汽车数据正在“井喷式”爆发,并呈现出规模大、增长快、种类多、风险高等特点。数据这一关键要素,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保障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前提,高效流通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对汽车数据的不规范处理和泄露等问题,不仅侵犯个人信息,还可能对交通运输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提出挑战。2021年8月,网信办牵头发布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对“汽车数据”进行了明确定义,即“包括汽车设计、生产、销售、使用、运维等过程中的涉及个人信息数据和重要数据”。 随着汽车数据被纳入监管,在安全合规的同时,如何进行数据的有效流通,成为企业关心的话题。如果数据不能实现流通,数据“孤岛”依旧存在,数据价值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企业发展与产业进步来讲,都将是重大的损失。 2022年以来,深圳、上海、无锡等地在智能汽车领域先行开展立法探索,呈现出加大关注数据治理的态势,特别是对扩大数据供给以及加强数据流通和价值挖掘的关注。不少企业和行业人士也呼吁汽车数据要安全、高效流通,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进而提升终端用户的体验。可以说,数据安全与高效流通已成为行业的共同期盼。 当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管理和流通,甚至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达成了共识,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让各企业之间的数据实现有效流通,将数据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不仅能够节省企业创新成本,还能优化政府部门决策,进而推动产业的前进。此外,汽车行业是全球化程度非常高的产业之一,汽车跨境传输已成为车企技术迭代和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就在前不久,梅赛德斯-奔驰(中国)首席合规官刘剑在中关村论坛上呼吁,希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尽快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协定,来促进汽车数据的跨境传输。 根据目前的情况,要做到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与高效流通并重,笔者认为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我国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基础上,已出台了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规范性文件,但在数据流通利用政策、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空白。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完善数据流通领域的法律制度,使重要数据在满足安全保护要求前提下得到开发利用,非重要的一般数据依法自由流动,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第二,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目前各地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还需要在更多方面完善促进汽车数据流通利用的机制。创新中心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提供北京参考与经验,其他地方政府也需要紧跟风向积极创新,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高效流通牵线搭桥。 第三,企业自身需做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管理。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内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以合规要求为基准,结合各自的行业类型、数据类别和数据处理场景等,定制既合规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分类分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