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成效显著
中国汽车报网| 2023-01-05 15:37:45

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十多年的财政补贴结束,回顾过去的补贴政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十多年的持续补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认真回忆起来,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书林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补贴,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奠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基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补贴成效显著

“在补贴实施过程中,也不断发生过争论,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今天回忆起来,经过不断的调整,补贴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书林强调,在十多年的实施过程中,补贴不断调整,明确逐步退坡机制、逐渐提升补贴门槛,与时俱进,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很大力气,国家真金白银投入300-400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补贴政策的实施,向社会、全行业传递了明确的信号,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在积极推动,给包括投资、企业在内的各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同时,也让消费者获得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明确的政策导向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非常重要。”张书林如是说。

第二,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扶持作用。在新能源汽车起步阶段,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如较高的研发投入、成本,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困难。在张书林看来,补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比较薄弱的时候,给企业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把产品推向市场,验证技术和产品、积累经验,完成产业化导入。同时,补贴至消费者的购买,缩小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成本压力,为新能源汽车开拓市场,提供帮助;后来又慢慢加入基础实施和使用补贴,为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消除障碍。

第三,倒逼机制形成的促进(行业发展)作用,促进产业优胜劣汰竞争格局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市场竞争格局形成。“由于设置了门槛,一些技术实力不够的企业没能力拿到补贴,也因而错失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张书林表示,补贴还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给资本信心,引导他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促进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融资发展,吸引了大批跨界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促进新能源汽车形成。“没有补贴,资本、跨界企业进入都会很犹豫,无法促进新产业格局的形成。”张书林强调,在补贴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运转起来,更深层次的作用,在补贴的直接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的新技术快速进步,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尤其是补贴中间的几次调整,逐步提升门槛,不断提出新要求,如里程、单位能耗、轻量化等,直接促进了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快速提升,各项技术的进步非常明显。在新能源汽车本身技术快速提升、产品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相关技术领域,如智能化的技术和应用也在提速,补贴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非常明显。同时,补贴还直接推动了消费使用,促进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帮助消除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性价比差距,让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一跃提升至百万辆级别,成为世界上新车销量和保有量最大的国家。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超过600万辆,并且开始登上国际舞台,远销欧、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国家化发展。

张书林表示,经过13年补贴政策的扶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国家政策扶持为主,基本过渡到市场需求为主,形成市场化发展格局,具备相当市场规模,基本可以和传统燃油车竞争,占有率超过20%,为建设汽车强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国家利用补贴的办法培育新型产业,取得了成功的发展经验,如果没有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会这么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不会形成领先优势,进而促进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张书林说。

吸取经验教训 优化汽车产业管理

在看到成效、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十多年的补贴过程中,也留下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思考。张书林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事务,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补贴在探索中推进的过程也必然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值得总结。

首先,补贴的制定要加大市场导向作用,注意引导市场竞争的形成。在张书林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最终要靠市场化发展才能走下去,这对企业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企业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不得不走上重组的道路,补贴要引导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而不能补贴“落后”,不能让落后企业形成补贴依赖,这就要求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对待补贴政策要求,加快自身的技术要发和竞争力的提升,而不是钻补贴空子,为了补贴而发展。

其次,十几年补贴过程中的起起伏伏,调整的过程需要认真总结。张书林,回忆过去十几年的补贴过程,有这样的体会:补贴要充分论证。有时候我们的补贴政策出台是比较仓促的,缺乏充分论证,甚至在公开性、精细化等方面做得不够,如补贴对象的选择、补贴标准的制定、程序的规定,有时候很仓促,也出现补贴政策滞后的问题。“比如补贴给整车生产企业,那电池企业怎么办?电池企业利润高,整车企业不赚钱的问题怎么办?补贴一下子给了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利益考虑不充分等,对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补贴政策论证不够有关。”今后的政策制定,一定要吸取经验,充分论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抓住关键,做好精细化施政。

最后,补贴的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尤其是补贴开始阶段,缺乏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对资金用途、取向,基本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管手段,巨额补贴之下,有些企业铤而走险,出现骗补等投机行为,也浪费了补贴宝贵的资源。张书林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补贴标准政策的实施监管,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过程中,要把补贴和企业的市场业绩挂钩,明确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拿到补贴,什么样的企业不能拿到补贴,标准缺失之后,监管也缺位,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国家财政拿出的补贴,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管理所应担;补贴要鼓励技术进步,和市场业绩、研发投入等挂钩,才能更好监管。”张书林强调,“我们要接受这些教训,认真总结、充分吸收,在今后的扶持政策中精准施政,更好的促进汽车产业发展。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