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推迟到3月25至27日,以线上加线下的方式在北京举行。在这次年会中,笔者的分工之一是负责做百人会理事闭门会的小结。由于百人会理事都是业界翘楚,又由于是闭门研讨,所以发言都是“干货”,讲问题深刻,提建议实在。在此,笔者归纳为三方面,与各位博友分享。
一、我国已进入新能源汽车普及期,政府补贴基本退出,需要稳定的优惠政策环境。
在政府补贴大幅退坡的前提下,2020年,我国新能汽车产销转降为升,2021年大幅增长,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渡过靠政府补贴推动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入普及期。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欧美等发达国家大都还没有渡过这个阶段。
但是,新能源汽车成本仍明显高于传统能源汽车,这是客观事实。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还没有进入真正盈利阶段,今年初的动力电池涨价已造成整车企业亏损增加的局面。因此,必须有较长时间而且稳定的政策优惠条件,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车顺利发展。
多数专家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仍略高于传统能源汽车,加上使用成本较低的因素,综合成本可与传统能源汽车相当。建议免车购税的政策延续到2025年,然后减半征收至2030年。其他过桥过路费、停车费等方面的优惠,也应按此节奏掌控。
二、立足长远,应该按照新能源汽车可以较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品主流车型,在全社会普遍使用的新形势,研究制定系列政策。这方面包括:
对新能源汽车所需材料,建立大宗商品管理机制。鼓励大型企业进入此行业,主要材料制定发展规划,关键技术列入国家级研究计划,为稳定价格,需要建立期货市场机制。矿产资源要建立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方面,加强国内资源开发,另一方面,建设稳定的国际市场供应机制。对于当前电池材料涨幅过大的情况,政府应该予以监控。
对于固态电池、钠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未来先进技术,要加强基础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对于近期可以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在研究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产业生态建设。对于目前已广泛使用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要继续创新发展,以进一步提高安全、低温性能、快充、降本、便于材料回收为目标,以材料、工艺、装备为方向,重点开展创新。
对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城市为单元做好规划,包括土地使用、电力布局、安全管控,建立清晰便捷的建设流程。政策取向应由短期促进发展转向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各相关方都能获益的正向促进流程。国家管控平台、城市监控平台与企业监控平台需要格式一致,方便互联互通。
需要重视汽车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和材料回收,这是关系到新能源汽车长久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技术上,要重视动力电池的可制造性、可回收性。在运营模式上,要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和全部回收再利用的体制机制。
产业链上下游要加强合作,扩大数据的互联互通。要加强标准制修订、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协会、学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要做好搭建创新平台、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工作。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大发展已成定局,全社会要为建设大产业,大范围普及应用做好准备。中国目前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理应在普及方面为世界积累经验。
三、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新阶段,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管理也需要有新思路,法律、法规、政策需要直面问题,包容创新。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历充分证明,市场是推动新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的作为在于,创造条件促进早期市场形成,适时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营造促进新技术发展的市场环境。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推动新阶段,需要稳定的促进发展的政策环境。
需要适时修订不太适合新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如《道路交通法》、《测绘法》等法律,需要将氢作为能源管理,还需要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践,修订完善关于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对于新技术发展应该制定审慎、包容、鼓励创新的政策。例如智能驾驶技术,仅仅允许在试验区、试验路段行驶是不够的,可能需要参照某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事故率并不高于传统汽车的前提下,允许上路行驶应用,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与以往历次百人会年会相比,这次会议突出的感受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担心少了,抱怨少了,信心更足了,建设性建议又多又实在。能充分地感觉到,中国汽车产业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建设汽车强国的大路上。
这次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闭门会上,还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同志做了关于当前国民经济形势的研判的报告,令人印象深刻,为行业企业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工业与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同志做了关于汽车操作系统的研究报告,他认为,应该着手开发中国的汽车操作系统,这是今后中国汽车产业的“魂”,完全依赖国际上的开放系统不安全,研究开发汽车操作系统需要加强合作,注重实用。苗圩部长的讲演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热烈响应。三是欧阳明高院士、陈立泉院士、吴锋院士都做了重要发言。另外,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先生建议政府应强制乘用车安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并且应该开放共享数据,完善在中国工况下的应用。此议也得到了与会者广泛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