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 某些跨国车企却搞起“看国下菜碟”碳排放战术
中国汽车报 | 2021-10-15 16:32:56

碳中和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而某些跨国车企却搞起了“看国下菜碟”碳排放战术。

日前,有媒体公布了环保组织绿色和(Greenpeace)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大众、丰田、本田和现代4家跨国车企5年在中、美、欧三地销售的新车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具有地域差异,在中国的排放量大幅超标,而在欧美的排放量则明显低于中国。

其中,2019年和2020年,上述4家车企在华整体的乘用车能耗都没有达到中国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跨国车企在华建立的合资公司5年新车能耗的达标率也越来越低:2016年和2017年,4家跨国车企在华的9家合资公司,仅有1家不达标;2018年,不达标的数量增至5家;2019年不达标的为7家;2020年不达标数量为8家,仅有1家合资公司达标。

在中国传统燃油车能耗标准日益严苛的同时,在华合资车企的新车能耗为何与中国法规背道而驰、不降反升呢?不可否认,几年中国的多项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颇大,导致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和投入热情高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统燃油车降耗工作。加之几年中国市场对传统燃油车大型化、SUV化的需求明显,也制约了传统燃油车降耗的步伐。但尽管如此,这也不足以成为跨国车企在华新车减排不达标的借口。

调查报告的另一组数据证明,这些跨国车企在减排方面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态度不够端正。报告显示,2016~2019年,上述4家车企都达到了欧盟的碳排放标准,即便是在欧盟大幅上调减排目标的2020年,也仅有大众一家企业未能达标。而在同一时期,中国的排放标准要求并没有欧盟严格,上述跨国车企却仅有1家在华合资公司新车能耗达标。2017~2019年,4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明显高于这些车企在欧盟、美国的产品。

为什么这些跨国车企明明可以达到更低碳排放水,却要在全球不同市场区别对待、“看国下菜碟”呢?在道义上谴责车企采取并不利于全球减碳脱碳“双标”策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减排脱碳方面监管力度不足、惩罚措施相对缺失的现状,给了跨国车企“钻空子”的机会。比如目前包括“双积分”在内的相关政策,对燃料消耗量及能耗不达标的企业尚未采取相关的强制处罚措施,仅仅在产品申报、生产等环节进行管控,震慑力不够。从企业角度看,减排脱碳是大势所趋,但需要从技术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付出高昂的成本,在没有严苛标准和处罚措施的情况下,企业的自我约束力并不强。

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汽车行业碳排放也面临标准体系缺失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不仅不利于中国汽车行业践行“双碳”目标,也容易使中国汽车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碳博弈”中陷入被动。事实上,欧盟正全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标准政策体系的建设,试图通过碳排放标准建立起“碳壁垒”,目前欧盟已经计划向中国及其他汽车出口国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征收出口产品碳边境调节税。通过严苛的标准和有力措施,确保碳减排规则严格执行,只要进入欧盟市场参与竞争的企业必须遵守,否则将付出“惨重”代价。

说到底,根治跨国车企“看国下菜碟”这一病症,最佳的良药是中国在核心技术、标准体系、监管措施等各环节真正的健全、完善和强大。只有这样,才能使部分跨国车企针对中国的碳排放“地域歧视”、“地域侧重”得到根本震慑。减排无国界,为了地球和人类的绿色与和,投机取巧的结局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全球汽车产业的减碳和脱碳,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不是企业与企业、国家国家之间简单的竞争,而是最终要从竞争走向合作。(王璞)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