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 武山县博物馆石岭下文化展览
■ 石岭下文化双耳灰陶尖底瓶
■ 石岭下文化灰陶尖底瓶
□ 裴应东
石岭下文化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因1947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教授最先发现于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石岭下村而得名。石岭下文化,是渭河乃至黄河上游最为灿烂的史前文化之一。小口尖底瓶是石岭下文化最典型的陶器,其尖底、长腹、双耳、小口,且在各处石岭下文化遗址中,皆有出土。可见,尖底瓶是5000年前石岭下先民普遍的生活用具。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小口尖底瓶是远古先民用来汲水的工具,近年人们对尖底瓶的用途进一步作出研究,认为该瓶更大可能是一种酿酒器。人们发现,早期的酿酒器,多是小口、鼓腹、圜底。这样便于发酵,便于保温和减少蒸发,也能有效提高沉降率。学者们通过考证众多考古遗址的出土器物,并进行检测分析一些尖底瓶残留物的酒成分,认为它是一种酿酒器。《说文解字》中说:“酉,酒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而在甲骨文、金文、大篆中,酉字就是尖底瓶的形状。而酒,则是水加酉。经过对文字的演变研究发现,甲骨文中“酒”字的形态,和小口尖底瓶十分接近。
无独有偶,在国外早期文明中,记载了与小口尖底瓶相关的壁画。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小口尖底瓶被用来盛酒,是一种酒器。在古埃及新王朝时期墓葬壁画《酿酒图》和《抬酒图》中,考古学家发现小口尖底瓶就是古老民族酿酒和盛酒的容器。而且发现古巴比伦也有使用过与我国出土的同类型小口尖底瓶,分别酿造过麦酒和葡萄酒。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在著作中提到,小口尖底瓶未必是汲水器。他著有《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一书,其中写道:“甲骨文的‘酉’字有的就是尖底瓶的象形,由它组成的会意字如‘尊’,其中所装的不应是日常饮用的水,甚至不是日常饮用的酒,而应是礼仪、祭祀用酒。”因此,尖底瓶应是一种祭器或礼器,正所谓“无酒不成礼”。苏秉琦先生还据此把小口尖底瓶命名为“酉瓶”,可见,尖底瓶除了承载酒器的功能之外,还与礼仪有关。酒与礼仪从来便是相伴相随,特别是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的大部分小口尖底瓶是无耳的,这就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双手捧起,这种强制性的要求,一般与庄重的礼仪有关。“尊”字的字源演化中,甲骨文的“尊”字就是双手捧着盛酒的小口尖底瓶的形态。因此,小口尖底瓶还有着尊崇、尊重和尊敬的美好寓意。
以此说明,早在5000年前石岭下先民就用小口尖底瓶酿酒。可见,石岭下文化尖底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酒器之一,为中华酒文化的起源找到了珍贵的标本,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源远流长的白酒文化,改写了中国酒史乃至世界酒史。
(天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