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大跌基金“自购潮”却不停歇 头部机构纷纷“出手”
北京商报| 2022-01-28 16:21:16

基金自购再度“加码”,行业巨头、“千亿顶流”也纷纷加入该行列。1月27日,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富国、南方、嘉实等多家公募相继发布公告表示,将利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权益类公募产品,自购金额合计达5.4亿元,其中汇添富基金更是斥资2亿元申购旗下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天前,新晋“千亿顶流”葛兰及其所在的中欧基金也出资共计5200万元用于自购相关产品。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同于机构投资者的纷纷“加码”,个人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却未见消退。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头部机构纷纷“出手”

市场大跌,基金“自购潮”却不停歇。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收盘,A股三大股指再次收跌,上证指数跌1.78%至3394.25点,深证成指跌2.77%至13398.84点,而创业板指则大跌3.25%,报收2906.76点。在A股市场遭遇“重挫”之下,机构投资者开始大举入场,与个人投资者的恐慌表现截然不同。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月27日,共有6家公募宣布自购旗下产品,自购金额合计达5.4亿元。其中,汇添富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将出资2亿元申购汇添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除汇添富基金外,1月27日同时还有多家头部公募纷纷宣布自购旗下产品。具体来看,易方达基金出资1亿元申购旗下主动偏股型基金;广发基金也以固有资金8000万元申购公司旗下权益公募基金;富国基金出资6000万元申购公司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则分别运用5000万元、不低于5000万元的固有资金投资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除南方基金将持有相关产品不少于3年时间外,其余机构则表示持有期限均不少于1年。

而就在前一天,华安基金也宣布,将使用固有资金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计出资不低于5000万元。除机构外,新晋“千亿顶流”也出手了。1月26日同时,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将以自有资金申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合计5000万元。与此同时,基金经理葛兰也将申购上述产品合计200万元。中欧基金在公告中还提到,将于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申购相关产品,公司与葛兰将持有上述产品3年以上。

短短两天时间,行业头部机构及顶流基金经理纷纷“出手”自购,所因为何?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这是基金公司在采取“自救”行为,但“自救”背后,一方面是维护公司自身形象,另一方面则是稳定投资者,避免集中赎回的风险。这一次市场的非理下跌,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是催化剂,但恐慌情绪成为市场加速调整的放大器,基金自购更可能属于一种稳定市场的策略,但关键还是要看基金经理自身的资产配置能力以及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环境是否有所回暖。

还有资深行业研究人士直言道,“其实这就是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区别,理智与非理智的区别。市场大跌,普通投资者可能感觉被‘套牢’了,开始忿忿不,而机构投资者则已经开始申购了。”

为什么是头部基金公司?

从前述数据不难看出,此次“加码”自购的均是行业头部机构。那么,为什么偏偏是头部机构集中出现自购行为?

某大型公募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道,“这主要是为了体现我们对市场有信心,并持续看好A股市场中长期的发展,毕竟光说没有用,我们也想用实际行为来证明对市场还有公司产品的信心。”

相关机构及基金经理又为何对旗下产品有较大信心?中欧基金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公司和基金经理做出自购并长期持有相关基金的决定。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头部机构纷纷出手自购或也与相关规定有关。前述研究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证监会此前曾发布相关规定,不仅明确基金公司对自有资金的运作管理,并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也有明确要求。“中小型的公司,特别是新公司还处于‘烧’资本金的阶段,所以在配置产品特别是高风险配置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另一方面,大公司的自有资金可能超过10亿元,因此也较中小型公司而言有更多的资本去进行自购。”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证监会此前曾在2013年8月发布《基金管理公司固有资金运用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固有资金可以进行金融资产投资以及进行与经营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的股权投资,其中持有现金、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高流动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50%。

个人投资者“恐慌”情绪暂未消退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市场大跌的背景下,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截然不同。更有个人投资者在某视频台针对日A股大跌的情况发表意见,期间更是一度情绪激动难以自控。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讨论区

而对于头部基金公司纷纷自购的行为,基民们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北京商报记者在某公开讨论区中注意到,有不少基民对机构及明星基金经理的自购行为发出质疑声音,但也有部分投资者虽有心,却无余力。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其中,有部分基民对机构自购的行为并不“买单”,并直言“机构请客,散户买单”、“又忽悠散户接盘,良心何在?”、“没有用了,没人信他们了”。但也有部分基民虽想跟投,却是有心无力,更坦言“现在就剩几个钢镚了,啥啥都补不起了”、“躺了”、“加不动了”。

郭施亮认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市场非理下跌过程中,不必过度恐慌。另外,“自购潮”可能是估值底部的一种体现,但市场底部更可能需要考虑一些情绪化因素,在市场非理恐慌背后,也有可能会提前触及市场底部的位置。

前述研究人士则建议道,“市场是敞开的,投资交易是自己决策的行为,也是大家根据市场所有信息分析判断之后的结果。所以建议投资者应该冷静,并且多参考、多学,去接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记者岳品瑜李海媛)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