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企业对于防疫保供已有成熟经验。作为保障民生商品供应的中坚力量,当再次扛起防疫保供重担时,超市显然更加从容。经过一年多的磨砺,超市企业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提升线上业务能力、完善供应链体系……超市们都在通过推出新的商业模式,更加直接、高效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服务。
“45天不进货也不会断货”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面对消费者成倍增长需求,多家超市企业启动民生商品及重点商品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民生必需品运送至封闭社区。同时,通过产地直采调货机制紧急增加货量,保障民生商品市场供应稳定。
在社区封闭期间,华冠整体物资储备已达到平常的3倍,其中包括米面油1500吨、菜2000吨、肉250吨、鸡蛋80吨、奶500吨、方便面20万袋。封闭社区乐活家园、千禧家园整体配货量500吨以上。在另一个封闭社区,超市发国兴家园店的蔬菜、水果的供应量由原来的每天1000公斤增加到5000公斤,肉禽从每天200公斤增加到700公斤。
“我们有稳定的供货渠道。例如预包装商品的储备,备货是所有门店都可以供应45天,即便是45天一点货都没有进来,我们也不会断货。”超市发营运总监赵丽君说。
能够如此有底气,得益于部分企业不断拓展北京周边地区的生鲜基地布局。近几年超市发一直在全国各地开始自己的直采基地。去年疫情发生之后,超市发在商品制定方面有了一些措施,其中就包括在北京大兴、河北张家口等北京周边地区拓展了很多生鲜直采基地。
华冠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华冠在全国30多个地区发展了100多家合作基地,应季的农产品直接从基地送到华冠物流中心,再配送至各家门店。对于米面粮油肉蛋奶等民生商品也有稳定的供货渠道。
“标准化包装减少交叉接触”
面对阎村的突发疫情,华冠承担着近万名封闭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工作,每天近千笔的线上订单通过门店配送至封闭社区,这对于线上平台工作效率有很大的考验。
“最原始的方式是顾客下单200g的油麦菜,接到订单后卖场挑选油麦菜称重,多了少了再进行调整,有时候没法特别准确就多给,比如220g或者更多。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操作成本。”华冠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称,通过提升标准化商品占比,做到线上线下每一个单品同条码、同价格、同品质,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同时提高店内拣货效率,降低操作成本,而且标准化包装的商品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接触,更有安全保障。
“一方面可以提高商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消费者选购、减少排队称重时间、减少垃圾排放,提升顾客购物体验感和价值获得感。而且这也是可以加快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动作。”华冠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据了解,去年5月,北京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宣布,在北京市全面推进净菜上市工作。净菜上市采取分阶段方式逐步推进,先期主要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农产品流通企业组织开展。通过大力推进净菜进京,京城最大“菜篮子”新发地市场目前每天实现垃圾减量20%,预计全年可减少7000吨果蔬垃圾。
“根据天气情况匹配订货量”
“下雨天哪一些门店需要加大订货量?社区门店要加大订货量,一些办公楼周边的门店是不是要减少订货量?”赵丽君说。超市发正在与第三方数据公司联合开发根据天气情况订货的系统,已经进入到测试阶段,该系统将结合近三年的数据变化,辅助后台供应链的备货。
“现在超市发的工作人员的手机上都安装了小程序,能从手机平台测到所有门店的库存销量,包括销售曲线的波动等。如果抢购现象出现,我们从小程序中第一时间看到数据的变化,备货会作出相应调整。”赵丽君说。
去年疫情期间,超市发开始开发自己的鲜到家线上平台。赵丽君表示,相比第三方平台,自营的线上平台灵活度更高、响应更快。第三方平台需要等外卖小哥送货,如果订单量突然大增,第三方难以满足需求,超市发只能等。但是通过自营平台,超市发可以选择自己的员工去送。“原来是干着急,现在是我们能够使上劲,能够支持上。”
(记者 赵述评 赵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