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蝶变”的精彩华章
安徽日报| 2022-06-01 13:43:03

从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建起号称“江南一枝花”的马钢,到铜陵有色建成新中国第一座铜矿、第一座铜冶炼厂;从改革开放初期家电产业的蓬勃兴起,到上世纪90年代奇瑞汽车一鸣惊人,成为民族工业的骄傲;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到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崭露锋芒……数十载风雨兼程,数十载沧桑巨变,安徽工业于一穷二白中起步,一路砥砺前行、与时俱进,书写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蝶变”的精彩华章。

回首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工业的家底极其薄弱。钢铁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在长江之滨,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结棚为营、风餐露宿,以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建设马钢,于1953年9月16日炼出华东地区第一炉铁水,一段重工业的传奇由此开启。也是在这一时期,新中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座大型铜矿铜官山铜矿正式出矿,铜陵有色第一冶炼厂投产,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在这里出炉,翻开了新中国铜工业史的崭新一页。以铜陵有色和马钢为代表的“铜墙铁壁”,标志着安徽工业的兴起。一个有着众多人口、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的省份,开始大踏步迈向工业化。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1949年到1957年间,安徽通过实施土地改革、建立国营企业、扶助私营工商业等多项重大措施,经济社会面貌天翻地覆。1952年工业总产值6.5亿元,比1949年增长86.9%。1953年至1957年,安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兴建了第一纺织印染厂、安徽造纸厂、蚌埠玻璃厂、合肥无线电厂等一批工业企业,重点发展了电力、煤炭、冶金、机械工业和一些主要的民用轻工业。1957年,工业总产值15.01亿元,较1953年的7.34亿元增长110%。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不会一帆风顺。1958年至1978年间,由于历史原因,安徽经济进入了曲折发展阶段。尽管遭遇困难波折,这段时期里,两淮煤矿的开发让安徽成为“华东动力之乡”,安庆石化等重点企业也在曲折中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江淮大地的澎湃活力,安徽工业发展迈入了新阶段。以“傻子瓜子”为代表的个私经济、以中鼎为代表的乡镇企业等蓬勃兴起,肥西桃花工业园成为全省第一个县级工业园,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成为全省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也随着“利改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改革的推进而释放出新活力。

家电产业和汽车产业分别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兴起,成为安徽工业的重要支柱。1994年,安徽冰箱、洗衣机、空调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轻工大省”享誉全国。实施“951”工程,大力培育汽车产业,奇瑞、江淮成为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代表,安徽成为全国重要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基地。

进入21世纪,我省相继实施县域经济、轻工大省、工业强省、制造强省等重大战略,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动力、主引擎作用日益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狠抓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安徽精品、工业设计、民营经济、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五个一百”等一批特色工作,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优势产业特色鲜明。全省千亿行业达14个、百亿企业50家、千亿企业5家,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强”。2021年,汽车年产量突破150万辆、出口量占全国近1/5,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25万辆、居全国第四位;家电“四大件”年产量9619万台,居全国第二位;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5000亿元,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新型显示实现“从沙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生产力布局,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声谷”2021年实现营收1378亿元、入园企业1423家。

优质企业梯次成长。按照“双创→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成长路径,近年来全省每年新增市场主体30万家、规上工业企业2000家。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18户,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9户、居全国第八位,重点“小巨人”企业91户、居全国第六位。

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不断增强。我省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5家,居全国第六位。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8家,成功创建智能语音、玻璃新材料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工业“四基”薄弱环节和“卡脖子”关键领域,2021年8项制造业“揭榜挂帅”攻关项目打破国外垄断。

工业互联网正在带来工业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我省制定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支持政策,已建成行业型、区域型和专业型平台130个,其中工信部重点平台30个。成功上线羚羊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已集聚企业近5.7万家、科研人员近3000人、高校院所145家。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数十年来,安徽工业在历史的年轮上刻下了深刻印记,走过了一路向上的闪光轨迹。面向未来,安徽工业必将继续乘风破浪,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开拓新境界、闯出新天地。(记者 汪国梁)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