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别待在这,影响到我写作业了……”
家长慕课| 2023-08-08 14:05:28

有位母亲在网上哭诉:


(资料图片)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

正所谓“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位母亲原先觉得平日里工作繁忙,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

想在假期多陪陪孩子,让孩子在温情陪伴里,度过快乐假期,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

结果,在她陪孩子写了一段时间的作业以后,孩子竟然直接问她:

“妈妈,你能不能别待在这,影响到我写作业了。”

此话一处,这位母亲不禁感到愕然,她原本想要通过此举来让亲情升温,怎么反而降至冰点了呢?

01

错误“陪伴”只会适得其反

当今社会,人人都在强调家庭教育里最重要的就是“陪伴”。

一个优秀的孩子,必然都是家长“陪”出来的。

写作业要陪,读书要陪,玩游戏要陪……陪伴的本质并不是束缚,是让亲子之间彼此了解,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可以说,“陪伴”在亲子关系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父母知道要“陪”,可却没有理解“陪伴”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常常以错误的方式陪伴孩子。

有些家长会认为,只要“坐”在孩子身边就叫“陪伴”了,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

“陪伴”可不是“陪着”这样简单的事情,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

最典型的就是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孩子坐在学习桌前奋笔疾书,家长待在旁边,不是微信聊天就是刷抖音的,时不时还要冒出两声乐呵。

这也难怪孩子会说出“影响到我写作业了”这样的话来。

02

“无声”陪伴也是爱

意大利幼儿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有句名言:

“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有些家长虽说没有边陪孩子边做自己的事情,可他一待在孩子边上,就忍不住要去“管教”孩子。

看到孩子写错题目,就大发雷霆,眼里瞧不见孩子“好”的地方,全是“差”的部分,很快失去了陪伴的耐心,又自顾自生闷气摔门而去。

或是索性打断孩子写作业的步调,开始苦口婆心对孩子“长篇大论”说教起来。

说教并非教育,而是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当父母开始说教孩子的时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会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家长心里想的可能是,我要多陪陪孩子,教给他正确的事情,让他变得更优秀。

可在孩子的视角里,却是“爸爸妈妈又要来‘烦’我,作业又要比平时晚写完了。”

这种家长自认为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是“催促”,是“监督”,是“烦”。

教育不能抱着太强的功利心,陪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而是要让他感觉到父母的关爱,感受到“我在”的安心。

高质量的陪伴是一门学问,父母需要在陪伴中,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采取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而不是陪着陪着就变成了孩子害怕和厌恶的对象,让孩子觉得家长的陪伴是枷锁,是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03

陪伴并非只有“写作业”

日常生活里总能听见很多父母都在抱怨自己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情。

“事儿多,一写作业就要干这干那的。”

“磨磨蹭蹭,半天写不出来几道题。”

“太笨了,怎么也教不会。”

……

孩子把写作业当成一种任务,家长们把陪孩子写作业也当成一种任务。

长此以往谁都对写作业提不起兴致,一说要写作业了就唉声叹气的,把陪孩子写作业现场搞得像是战场一般,到处充满了“血雨腥风”。

可是陪伴,并不是只有写作业这一种方式呀。

父母在陪伴孩子度过假期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譬如说:亲子阅读、户外游戏、参观美术馆或者博物馆等等。

家长陪孩子一起探索世界,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努力、进步。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杨绛先生的父亲藏书众多,母亲得空也总要翻阅古典文学、现代小说。在父母的熏陶下,幼时的杨绛就有模学样地也看起书来。

孩子说到底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会把他们眼里所看到的父母原封不动地“克隆”出来。

父母热爱读书,孩子自然也同样捧起书来读;父母乐于助人,孩子也会主动帮助别人;父母积极勤劳,孩子也会跟在身后帮忙干起家务。

04



有时候父母不必特地去“陪着”孩子做某一件事情,因为日常生活里的一言一行,都是“陪伴”。

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当父母不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评判或指责孩子,而是蹲下用孩子的视角去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孩子才能以父母为“榜样”,真真正正从他们身上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收获良好的品格。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