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赢得好评和人气,不能“野豁豁”
新民晚报| 2023-03-21 12:05:51


【资料图】

方翔/文

“精致好评”充满“诚意”“测评+弹幕”配合诱导消费……这些“刷单炒信”方式,让原本想“货比三家”的顾客掉入到消费“陷阱”中。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判定一线上推广公司“组织大V体验然后写点评”的合同无效。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网络购物,不少人在付费之前,会习惯性地把商品或服务的口碑评价,作为“货比三家”的重要参考。然而,“刷单炒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不久前,江苏一消费者在某平台看中一款“网红”按摩膏,花1620元囤了36瓶,使用后怀疑是假货,遂报警。经鉴定,该药膏属假冒产品。经警方调查,一家网店店主花钱雇水军,以每条2元的价格刷好评,将假冒产品翻价近10倍出售。

对于网上电商来说,通过好评和人气来吸引消费本无可非议,但不能逾越“红线”,否则也可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此次北京三中院审理的案件中,一家剧本杀公司与一家线上推广公司合作,组织特定消费者到店免费体验写好评的方式,试图提升店铺在网络平台上的人气和知名度,但因此类刷单炒信的作弊手段与门店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实际到店玩家不增反降。

通过刷单炒信、雇人花钱返现这些“潜规则”而得到“好评”,犹如沙滩上的城堡,没有坚实的基础,经不起市场的检验。尽管只有几元、十几元一单,但刷单业务规模相当惊人。2022年,江苏一起刷单案中,5名犯罪嫌疑人等搭建刷单平台,涉案金额约40亿元,虚假刷单总佣金超过3亿元。

要整治这些刷单“潜规则”需要多方形成合力。从法律上来看,刑法主要打击的对象是其中专业从事刷单的经营者。而针对刷单商户,有关部门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要规范网络商家的信用评价行为,除了用司法保障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之外,平台也要对刷单炒信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2021年至今,美团向各地市场监管、公安机关输出200多条刷单炒信线索,公安机关刑事立案10起,抓捕犯罪嫌疑人31人,打掉刷单炒信团伙10个。

诚信是立业之本,商家赢得好评和人气,要靠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靠“野豁豁”的歪门邪道。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