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县文旅局:五月将以新发现文物列入普查范围
(资料图)
古宅全貌
古门楼
兰州晚报讯 “我们是苦水镇周家庄村的村民,村子里有两处迄今已经历三百余年的古门楼和一处古院落及二层土木结构楼房,因年久失修,目前部分建筑已经出现了坍塌等现象,亟须修葺保护。”3月10日,永登县苦水镇周家庄村的周世卫通过本报“记者跑腿”栏目新闻热线反映。因近几年雨水较多,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出现了漏雨现象,部分木椽有断裂情况,曾经向相关部门反映过,但只是现场查看后就没有了音讯。
接到反映后,记者立刻赶到现场了解详情。记者在苦水镇周家庄村看到,门楼属土木结构,门框上挂有614至617号四个门牌号,门楼上还贴有对联和门钱,因受常年雨水侵蚀,门楼顶部出现了下陷的现象,门框上方有明显的漏雨痕迹,门楼东侧的土墙则用木椽支撑着。进到院里,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很是显眼,一层是三间出檐堂屋,前檐有四根明柱,房屋前墙全部采用木板装饰,横梁与木椽之间镶嵌有各种木雕。
二层小三间是土木结构的阁楼,前墙全部采用木板装饰,两侧是土墙,屋内地面采用木板铺设。受常年雨水侵蚀,房屋顶部多处出现下陷现象,后墙已经采用红砖进行了加固。
“此处古院落属四合院,我的父辈们一直在此古院里居住着,当时有4户人家,后来随着人员的不断增多,房屋不能满足居住条件,有3户相继搬走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因年久失修,东、西、南侧三处的房子出现严重的坍塌,不适宜居住,我们兄弟几个将东、西两处的老房子拆后进行了翻建,南侧的老房子拆了以后一直没有修建。”周世卫说,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阁楼的后墙出现严重的倾斜,存在安全隐患,他们就进行了维修加固,并对屋顶做了防雨维护。“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其他下陷的部位我们也不敢随便维修,平时在农闲时过去看看,将房屋的门打开通通风。四根明柱上挂有竖匾,正门上方挂有蓝色的横匾,20世纪60年代被毁。”村民周维基说,因常年得不到修缮,古宅后院老的马厩早已坍塌,所以为使古宅不再遭到破坏,几年前他家也搬出去另外修建了住宅。
从事教育近40年、今年已83岁的周承武老人说,此古建筑内曾经居住着周氏后裔十二代。
与二层古宅仅一墙之隔的另一家,是周姓存世的唯一遗迹,是六世祖继皋公自苦水街迁往周家庄后修建的一座古门楼(俗称花门楼),已有300多年了,并出现坍塌情况,其结构为飞檐斗拱砖柱石壁砖木结构,五彩精绘故称花门楼。左右砖柱上均有砖雕铭文:左为“圣泽”“承休”“荷庆”,右为“迎祥”“呈恩”“集瑞”。原来还悬有一竖匾,铭曰“恩荣杖国”,后来被毁。
“由于建筑风格比较独特,也是村里仅存的一处古宅院,部分建筑保存相对完整,屋内还存有部分旧物件,而且在农村类似的古建筑也很少了。”周家庄村部分村民说,为了有效保护好周继皋公修建的这处古民居建筑,充分发挥农村古建筑的历史文物价值,为永登文旅事业作出贡献,他们通过《兰州晚报》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现场查看。
记者联系了永登县文旅局,据该局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赵延说,今年5月份,全国将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届时他们将对该处古宅以新发现文物列入普查范围,了解相关情况,并邀请专家进行论证,一旦被确定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对其进行修缮保护。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