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焦点快播
中国汽车报网| 2023-03-20 11:36:28

3月17日,小马智行、百度宣布取得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首批“无人化车外远程阶段”(全车无人)示范应用许可,获准在北京亦庄开启全车无人的自动驾驶出行(Robotaxi)服务。

据了解,“无人化车外远程阶段”(全车无人)示范应用,必须依托车路云一体化,用云控平台通过对车端、路侧以及第三方平台数据进行更多维、更精细、更实时的汇聚,来保证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L4级自动驾驶车辆要想真正落地应用,少不了依靠路端和云端的协力。”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戴一凡近日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的见解。


(相关资料图)

车路云打通信息壁垒

2021年10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首次开放自动驾驶无人化道路测试,明确将“无人化”测试划分为“副驾有人”、“前排无人,后排有人”、“车外远程”三个阶段。

因此,出于上述三个阶段的现实需求,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建立良好的数据闭环至关重要。“目前自动驾驶车辆所采集的数据,用于技术迭代、信息服务预警是可行的,但要支撑自动驾驶车辆做决策、控制,现有的数据质量还需要继续深耕。”戴一凡认为,剔除技术层面的因素,成本过高无疑是限制车路云快速形成有效协同的核心。他表示,从部分城市公开的车路云协同项目招标信息来看,单一项目少则千万元多则上亿元。耗资如此巨大的项目,最终该如何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目前业内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案例。

从这一层面上,成本之困已经成为部分自动驾驶企业继续走“车路云”一体化的阻力。“这需要高度认识、全面推动车路云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自动驾驶测试及示范提供支撑。”戴一凡表示,其中涉及的云控平台涉及到车路云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云控平台意味着这些数据的打通、标准的打通、协议的打通,才能助力相关示范的良好运行。

商业化探索亟待提速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是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具有标准化接入能力、共性化基础能力、开放化共享能力、集约化增效能力和模式可复制能力的优势。

在戴一凡看来,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中,要解决车路云一体化,以及智能网联示范区之间的协同,需要各地示范区之间的信息要打通,因为从自动驾驶测试、智能网联示范,以及未来的商业化应用,都需要协同发展。

对此,戴一凡认为,要达成上述目标,需要做好一系列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当然,国家层面的立法需要时间,而主管部门也鼓励各地的智能网联示范要先行先试,尽管地方层面的立法只是区域性的,但可以在区域内立足现实,不断尝试,取得经验,相互借鉴,逐步完善,从而进一步向国家级立法提供依据。

其次,随着国内多地的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的应用示范越来越多,相关商业化的运营示范也已出现,但是其实并没有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也就是其商业模式尚未完全建立,例如,如何收费、收费标准等并不一致,目前的收费也不足以抵消车辆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总之,其商业闭环其实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因此,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突破,不仅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也与相关的技术、标准、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相关。”戴一凡谈到,自动驾驶的技术不断成熟,才能使产品不断成熟,产品稳定之后就可以节省运营成本,带来产品本身的价格持续降低,导致运营的成本不断降低,由此,最终的自动驾驶商业闭环才会形成。“这一过程可谓是任重道远,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戴一凡认为,其中的核心是要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成熟度,降低产品的这个成本,这些都是亟待夯实的基础中的基础。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