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天天开放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电厂)以四场高质量的展览迎接观众。带着孩子去“电厂”收获新一年的艺术能量,成为上海市民文旅休闲的习惯。昨日,记者在“电厂”偶遇一些错过展览开幕后前来“补课”的艺术爱好者。
一楼展览聚焦于两位年逾九旬的老艺术家丁立人和夏阳,与上海艺术的发展史紧密关联。故事从两位艺术家的两组盒子开始,沿循两人创作语言生成的独特轨迹,重访两人创造力的启程,串联起他们生命中因艺术而生发的闪光时刻。丁立人和夏阳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彼时的上海兴起了以“决澜社”等团体引导的现代绘画探索实践。丁立人和夏阳在不同的人生进程中受教于“决澜社”成员关良、李仲生,通过躬体力行的创作探索,践行了发源于本土的艺术实验精神。丁立人和夏阳都曾多次提及“民间传统”对二人创作上的深远影响,进一步揭示了个体创作自觉作为一支隐伏的潜流对塑造中国现代美术图景的意义。展览延续了PSA对于本土实践道路的关注,两位艺术家创造独特艺术语言的能力和方法给大家带来了启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观众受邀“打开”丁立人与夏阳的两只“盒子”,回顾两段别样的个体记忆。丁立人的“盒子”来自千禧年前际,他开始在搬家使用的纸箱上开展其最初的拼贴试验;而夏阳的“盒子”则源自20世纪60年代,他在巴黎的狭窄阁楼中构思出一个“思想的盒子”:在极度安静的空间里,只为思想的流动腾出空间。从手稿上可以发现,艺术家夏阳在1965年就有了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打造一个完全隔音的幽闭空间,让人走进去静坐冥想。限于技术障碍,当时的作品只存于概念(包括失败品)。这次展览重置出淡绿色的大保险箱,可供成年人走入,不少观众现场体验了这个“思想的容器”。
此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耿建翌的个人回顾展也正在举行。展览旨在考察耿建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16年之职业生涯的广度与深度,囊括了其最具有意义的代表作。在大堂呈现的特别项目《自来水厂》(1987/2022)是首次面向公众展示,复原了一座白色迷宫。装置作品《自来水厂》是耿建翌脱离架上绘画,思考“距离”问题、切入“看与被看”关系的首度尝试,观众通过带孔的墙面可以看到其他观众。1985年毕业后,耿建翌试图消除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障碍,将观众带入作品——他自称想到了一个“笨”办法,就是挖去框架画面,制造出一个个空洞,让观众自己来填补。观众难以理解艺术家的概念或形式不熟悉的艺术作品,这个难题至今存在,耿建翌从艺术传播的渠道着眼,先为看不明白的观众“着想”。假期之中,许多小朋友观众在PSA大厅的有趣的“空间”里玩起捉迷藏,艺术互动自然发生。耿建翌的更多作品则在五楼展厅展示。
“青策计划”在迈入创立九周年之际重新集结、邀请世界各地的历届获选策展人再出发,以该项目秉持的不设限制、鼓励“冒险”这一原则群策群力,以PSA7楼展厅的小型展览群,共同呈现当下他们感兴趣、想讨论的主题,以及近期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接下来的几个月间,“青策计划2022”将通过一系列讲座、对谈、写作出版和影像访谈,持续聚焦策展新生力量的发展现状,走进他们的共同关切和切身困境,携手探索突破与前行之道。
去年收到许多好评的“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第一季“手艺再兴”将在元宵节2月5日收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正在举办冯立星、吴有策划的《狂人之丘》展和左靖、王彦之策划的《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展,邀请公众共同讨论中国手艺在当下的境遇与再兴的可能。《狂人之丘》放大了艺术家的癫狂精神,为观众带来艺术性的震撼。邵帆的《以兔之名0322》则成为当代艺术博物馆春节展览中的热门作品……(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