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讯(通讯员 汪晓 记者 袁玮)从企业白领到社区工作者,早在2011年郑刚就完成了在很多人眼中不可思议的身份转换。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在郑刚眼中,社区才是一方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多年来,郑刚始终坚信着,帮居民解决一件件小事,让居民认可,就是最大的成功。
自从推行垃圾分类以来,徐家汇花园的垃圾分类成果显著,这一切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也与郑刚在枫林街道汇园居委担任党总支书记的工作息息相关。2019年,刚到汇园居委上任的郑刚,就面临垃圾分类这件大事。居委会每日繁琐的工作,居民最初的不理解、不配合都给郑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压力大归压力大,但我始终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当初选择了这行,我就一定会做好。”
有着上千户居民的徐家汇花园小区共有34个楼道,原先每个楼道口会放2个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的第一步就是撤桶,“依靠前期的调研,多次逐步的宣传,我们最终是一次性撤掉68个垃圾桶。”郑刚说。一开始,许多居民并不愿意垃圾分类,郑刚就开启了“刷脸”模式,从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到计划宣传垃圾分类;从小区内撤桶,到开放新垃圾库房执行定时定点投放,从宣传垃圾分类入户到站在垃圾库房旁值守……不管是大太阳天还是下雨天,居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郑刚忙碌的身影。
有居民给郑刚“泼冷水”,直接扔下垃圾就想走,郑刚就笑着劝说居民:“我们慢慢来。”同时接过居民手中的垃圾,打开垃圾袋开始分类,居民看着郑刚不嫌脏地在垃圾袋里挑拣干垃圾分类,自己也觉得不太好意思,慢慢地也主动加入垃圾分类的“大军”。垃圾分类推进下去后,郑刚依然不断地收集居民的意见,他说:“我们任何工作推进下去之后,还要倾听一下居民反馈意见,再相应整改。”小区的垃圾库房设置充分征求了居民意见,一天分三个时间段定点定时投放,感应门、洗手台等设施一应俱全,所有的改变都源自于人性化、合理化、智能化的初衷,围绕着方便居民来展开,通过细节上的调整,使居民愿意来投放、愿意源头分类。
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细致周到的工作习惯让郑刚很快就在居民中间取得了好口碑。“金杯银杯都不如居民的口碑嘛!能获得居民们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工作动力!”10多年来,郑刚经历了4个居民区,他常说:“一个党员一面旗,作为党总支书记,更要做出实际行动。要让居民认可你,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
郑刚告诉记者,现在正逐步推进网格化管理,由我们居委干部、党员志愿者、楼组长每人负责一部分。“以我现在工作的平江居民区为例,有10个自然小区,特别分散,这样每人负责一部分,工作推进起来就会事半功倍。”这也培养锻炼了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能力,要更能融入社区。郑刚说,“我希望可以形成熟人社区,不仅居民之间熟悉,居民和居委干部之间也是一种很熟悉的关系,大家没有隔阂,居民愿意把一些心里话说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