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迪与上汽联手、大众与小鹏“结盟”等“反向合作”的出现可谓是吸引眼球,在这个汽车产业变革期,车企对于处于“灵魂”地位的核心零部件的“保供”乃至“掌握”的焦虑依然不少。
从电池到电机、电控以及软件,都已经成为主机厂觊觎的目标。“从汽车科技发展和迭代看,主机厂最核心的资源和擅长的能力应该还是在整车的技术集成和生产制造上,而主机厂,特别是新能源主机厂的研发向核心零部件延伸,表明了产业核心价值变化的新趋势。”罗兰贝格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时帅近日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关资料图)
适应产业变革之举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三电”及软件需求的增加,再加上近几年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供应链风险等因素,主机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对于核心零部件的需求,正在由“采购”变成“自研+采购”或“自研”。
对此,在时帅看来,由主机厂进一步向上整合,去自研包括电池、软件等一些核心零部件等,是因为进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的核心的价值发生了转移,主机厂不愿沦为代工厂,所以它希望掌握汽车的“灵魂”及核心价值,燃油车的核心价值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价值就是电池、电机、电控“三电”和软件。
时帅认为,对于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变化,主机厂有了更强的诉求去自研核心零部件,其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要借此掌握汽车的核心科技,以摆脱或避免未来可能被供应商“绑架”的风险。另一方面,是要掌握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对于主机厂而言,只要掌握了成本,未来在外包出去的时候,就可以非常轻松自如地去要求供应商按照其质量要求,技术要求和成本要求去提供零部件。
掌握核心竞争要素
通常情况下,传统燃油车中,95%是硬件的价值,但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软件价值可能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整车企业一直坚守突破核心原则,所拓展的业务也是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发难度大、市场需求持续性强等共性特点的核心零部件及软件。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很多技术都在发展之中,因此主机厂介入研发就有了一定的客观条件。”时帅表示,短期内,新能源汽车一些相关技术没有完全成熟,在供应商的规模效应和成本尚未下降之前,主机厂自己研发可能是更加经济的一种路径。
时帅认为,但是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如果某个或某些零部件行业规模做大或较为成熟、成本下降后,主机厂如果权衡之后感觉成本太高的话,也会放弃自研。像特斯拉前几年前其实一直在自研电池,但现在很少再提到其自研电池的产品了,而且开始采购了比亚迪等中日韩等品牌的电池,其实也是在综合考虑成本、技术、供应链风险、规模等相关的平衡点之后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可以认为,当新能源汽车一项零部件技术发展相对较为成熟的时候,主机厂就没有必要再去与零部件企业竞争,还是要回归所擅长的整车集成,把这些零部件交给专业供应商去做更好。
从发展趋势和前景看,时帅表示,虽然主机厂研发一些零部件看上去似乎是一条必由之路,但不是永恒之路。除了极少数像比亚迪那样实力强大,既做整车又做芯片、电池等零部件的企业之外,其他的主流整车企业必然要从掌握核心科技和成本的权衡中作出选择,趋势或许就是主机厂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更多地用在整车集成及相关技术研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