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经开区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助推失信企业“摘帽”重生
大众日报| 2022-06-10 16:43:30

“我公司是2012年破产重整的,重整前信用记录有问题,直到现在还影响企业贷款融资,企业经营受到制约。”近日,在威海经开区信用建设座谈会上,听到百圣源公司的意见后,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立即将此信息推送给区法院、经济发展局和人民银行。当天,经开区经发局反馈表示,百圣源在“信用中国”平台没有查询到不良记录。法院和银行相关人员立即与企业取得联系,开展信息查询比对,研究解决措施。

这是经开区为保市场主体,探索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助推失信企业“摘帽”重生工作的一个缩影。信用是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为畅通失信企业重塑信用渠道,经开区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

5月12日,经开区法院、经济发展、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部门联合印发《建立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实施意见》,意见共分11条,从档案查询、企业登记、信用修复、全程服务等方面作出规定,为破产重整企业恢复经营打开方便之门。今年,山东鑫恒置业有限公司实现破产重整,5月26日,法院将信息推送给市场监管、经济发展部门,相关部门依职责查询该公司无失信记录后,将书面情况说明反馈给法院存入“一企一档”。目前,经开区法院正组织力量对破产重整企业全面梳理,建立数据库,实施一户一策,加快修复不良信用。

同时,经开区对受行政处罚企业实施精准修复。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联合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环保、消防等部门,按照失信严重程度,对“信用中国”网站上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按照“涉及一般失信行为,最短公示期为三个月;涉及严重失信行为,最短公示期为六个月;涉及特定严重失信行为,按最长公示期三年予以公示,其间不予修复”的标准,指导符合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在“信用中国”网站上申请撤销公示信息,消除不良记录。截至5月底,全区已有14户企业完成修复,使其在申请资金、申报项目时更加顺畅。

经开区还对失信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市场监管局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失信企业的信用修复作为主责主业,年初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的企业逐户梳理,利用电话、短信等形式进行提醒告知,指导取得联系的企业分类进行不良信用修复。同时,协同税务、社保、商务、行政审批等部门,做好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和长期未经营企业清理吊销等工作的结合文章,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引导不经营企业依法注销,有继续经营意愿的企业及时实施信用修复。截至5月底,经开区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29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8户。企业依法注销621户,同比增长8.2%。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