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共秀、物华天宝
(资料图片)
是这片土地的多彩身姿
海纳百川、厚德载物
是这片土地的永恒品格
生机勃发、活力四射
是这片土地的激扬旋律
走进通渭县马营镇
梦想从这里起航
希望从这里升腾
马营,总面积334平方公里,是通渭县的西大门,自古以来就是商贾重镇。北山魏巍,牛谷奔流。随着甘肃省“强县域”和定西市“强重镇”的实施,凭借着川河经济带建设的发展优势和县域副中心镇的确立,马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一座现代化新型城镇在陇中大地悄然崛起。
这里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地”。马营交通位置优越,四通八达,五市通衢,是连接周边市县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地。马营距离通渭29公里,距离定西60公里,距离天水140公里,距离兰州160公里。通定高速、310国道、马云公路、马李公路穿境而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给予了马营无限潜力和生机。
这里是物产资源的“蕴藏地”。马营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境内盛产冬小麦、苦荞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马铃薯、胡麻、黄芪等经济作物。草畜和黄芪种植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让这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草畜重镇和黄芪生产基地。
这里是劳动力资源的“高凸地”。马营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力质量高、专业技能强。全镇现有青壮年劳动力1.03万人,有工作经历的劳动力9000余人。近年来,镇上积极衔接人社、劳务等部门,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开展高质量培训30余场次,培训劳动力14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全镇青壮年劳动力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持。
这里是历史遗址的“富集地”。沿着古老而又狭长的隧道,追逐历史飘逝的红叶。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众多见证过岁月和辉煌的遗迹。万里长城—秦长城在这里穿境而过,安定监城遗址是古代马营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华川关堡、菩萨楼、药王庙等古遗址更是为这座古镇留下了斑驳古老的历史记忆。
这里是古今人文的“交汇地”。马营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马营小曲与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声”“秦风”是一脉相承的;明代中期,马营小曲已久负盛名;民国时期,马营已有专门演唱小曲的业余团队。在现代,马营人民用自己的智慧给小曲融入了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文化元素。起源于古代的社火、剪纸、石雕、脊兽、秧歌、高台、皮影戏等民俗活动在被融入了现代元素后,仍然在马营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古代传承和现代创新在这里交汇碰撞,形成了马营兼收并蓄的人文特点,也造就了马营人民开放包容、自强不息的性格品格。
这里是红色基因的“赓续地”。马营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四方面军挺进通渭后,在这里建立了马营镇苏维埃政权,点燃了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在这里曾经进行过激烈的西堡子战斗和喇嘛墩战斗,埋下了烈士的忠骨;在这里有着13岁的放羊娃王振东摔鞭参加红军的佳话。
这里是自然风光的“聚集地”。马营位于巍峨雄伟的牛营大山南麓,地处千年流淌的牛谷河源。这里山河相映,植被茂密,风光旖旎,冰雪、梯田、森林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给予了马营旅游无限潜力。华川芳草、蟾山起雾、白马银湫、草芽石月、华岭积雪、石门紧闭、锦屏晚照、水分三县等马营八景形成了马营自然风光的基本基调。华川古堡、牛谷河源、禅山佛印、长川梯田、尖山映波、营上风电、油坊新村、银龙跃滩等马营新八景进一步让马营风光焕发新机。
这里是各式美食的“集散地”。这里是美食者的天堂,在全长6公里的街道上,马营十三花、马营搅团、马营羊肉、马营大豆等特色饮食盛誉内外,酿皮、甜醅、酸棒棒、荞圈等通渭小吃应有尽有。各式各样的美食,总有一款小吃让你垂涎欲滴,总有一种美食让你爱上这里。
这里,正在奏响一曲气势恢宏、雄厚跌宕的华美乐章。迎着“十四五”规划的春风,在“强重镇”建设和川河经济带建设的政策优势下,马营镇先后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实施完成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建设和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项目;完成通村硬化路350公里;计划建设垃圾处理场、生态停车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养殖牲畜屠宰场、蟾姆山景区基础设施等项目,预留建设用地486亩,全力为招商引资工作做好“硬件设施”。
这里,更是一方海纳百川、干事创业的“热土”。马营人深知“环境就是优势,服务就是品牌,诚信就是形象”,始终立足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按照“服务零距离、管理零收费、客户零投诉”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大力推进首问负责制、首错不罚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政务服务,平安马营、法治马营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全镇上下已经形成“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
波澜壮阔、风雷激荡,风帆正劲、阔步前行。马营,正以崭新的姿态,纵横于通定高速之上,昂立于陇中大地之间。勤劳质朴的马营人深情期待着更多有识之士,走进马营,投资马营,共赢马营,携手开创马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来源|微游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