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演进的时代,如果以政策、标准、规范等方式切实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成为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共同努力的方向。
近日,《杭州市促进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草案)》)正提请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其中从管理机制、申请条件、审查流程、行为规范、监管要求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对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与应用作出了具有探索价值的规范。
(资料图片)
重点突出支持有力
作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综合应用的载体,智能网联车辆正逐步成为“新星”产业。
此次,《规定(草案)》中对于一些行业一直探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是针对无人驾驶车辆的路权问题,《规定(草案)》提出,明确功能型无人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功能型无人车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适用非机动车有关规定。
二是针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交通事故责任问题,《规定(草案)》提出,对智能网联车辆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通过强化监管来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规定(草案)》明确智能网联车辆应当接入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并明确了责任破解线下监管难题,对“车内无人”情形下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对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进行处罚;对该情形下的有责事故,由测试与应用主体承担赔偿责任。
三是针对智能网联测试车辆的安全问题。《规定(草案)》以三分之一篇幅从多角度设置测用规范,保障公共安全。其中规定,在进行道路测试与应用活动时,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主体应当释明安全措施、减少公众疑虑,车辆外观应当具有显著标识,并提前告知相关人员风险。
四是针对智能网联测试车辆可以在怎样的路段行驶问题,《规定(草案)》明确,测用区域由区、县(市)政府划定,跨区、县(市)的由市经信局协调划定,新车型、新阶段的测用活动由市级部门联合审查,同车型、同阶段的增量申请由区、县(市)政府决定。
多地发力进行探索
此前,北京、深圳、湖南等多个省市已结合地方实际出台政策,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先行先试。
2022年11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无人接驳车管理细则(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这是全国首个针对不配备驾驶位和方向盘的短途载客类智能网联新产品的规范性文件,丰富了载客类车型的管理规范,在国内率先以编码形式给予无人接驳车相应路权,针对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新产品完成了又一关键性管理突破。
同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实施细则》。其以加速车路协同技术与智能交通体系融合为核心,以推进道路更智能、场景更丰富、服务更智慧、管理更精细、数据更开放为主线,以实现车路协同技术商业化应用为目标,重点推进18个各具特色的创新应用项目。并明确了管理机制及第三方机构职责,确定了申请主体开展示范运营的范围、路径、流程、条件等,为企业开展示范运营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2022年3月,《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正式施行,为智能网联汽车在开放道路开展道路测试与应用提供了制度支撑。同样是对我国无人驾驶道路交通法律体系的一次积极探索,是逐步全域开放无人驾驶路权的一次积极尝试。
2022年9月,湖南省印发《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其中支持示范应用,允许开展高速公路测试。增加了高速公路测试内容,明确了高速公路测试的具体申请条件,满足了自动驾驶企业高速公路测试需求,拓宽了自动驾驶测试范围,进一步丰富了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推动了自动驾驶高速应用场景落地。
“这些结合当地实际的不同努力,都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有着实际且重要的意义。”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
企业布局不遗余力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消费者选购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也被称为决胜汽车“下半场”竞争的关键。2022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密集出台,众多车企和互联网大厂加力技术研发布局,处在“风口”的自动驾驶技术正加速实现质的蝶变,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约有43%的自动驾驶发明专利来自中国。事实上,自动驾驶在成为众多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技术升维“杀手锏”的同时,更为互联网大厂换道布局提供了绝佳机遇。人们看到,大型互联网企业纷纷和传统车企“握手”,跨界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目前已进入早期布局的市场“收获期”。
发力智能网联,已经逐渐成为行业有识企业共同的目标。据华为有关人士透露,华为汽车业务部门的研发人员有7000于人,其中70%至80%投入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其技术成果更是早已为众多车企赋能,系列汽车新品市场表现非常亮眼。近日,华为鸿蒙4系统发布,智能座舱迎来黑科技。
8月11日,小米集团公布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进展,表示已组建了超过500人的专属团队,专注于打磨自动驾驶技术,目标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8月22日,百度发布的2023年二季报显示,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提供了71.4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149%。
在这背后,一系列政策出台实施,加快推动自动驾驶从实验室的技术研发走向商业化的实际应用。“有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地方也在努力探索一些前沿问题的解决方案,这都将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加速演进,并使更高性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尽快落地走进普通消费者。”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李明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这也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