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为跨界入局快递物流市场的先行者,小米快递倒在了2023年春节前夕。近日,小米快递发布公告称,因业务变动,其快递板块将停止全部功能(服务)。 从2019年高调杀入快递行业,到如今正式停运,小米快递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悄然离场,不禁令人唏嘘感叹,但也验证了当下快递市场的竞争已刺刀见红。 小米快递“抢位”快递领域事实上,小米的“快递梦”,由来已久。 2015年,小米就申请了与快递单号识别相关的两项专利;2019年6月,申请的第38、39类商标“小米快递”获批,其中涵盖的业务范围包括包裹投递、快递服务等;次月,小米快递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同年11月,小米快递平台正式上线,百世成为首家接入的快递公司;之后,顺丰、京东物流、韵达、圆通等陆续入驻。从发展模式来看,小米快递的服务模式类似于菜鸟,即主要提供平台,配送服务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揽。 按照设想,小米快递通过聚合国内主流快递企业,打造一个即点即用的快递服务平台,为小米商城用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配送服务。 小米快递上线之初,业内人士一度认为,小米入局快递行业是顺理成章的事,该业务对于小米生态圈而言具有正向意义。毕竟,小米科技平台的定位与整个商业生态链、新制造体系都需要快递物流的支持。 小米快递成降本增效“牺牲品”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作为小米旗下即点即用的快递服务平台,小米快递上线以来并未激起太大的浪花,反而衍生的问题和发展局限性却日益凸显。一方面,小米快递主要服务于小米商城以及其自有商品的配送,很难从小米的生态圈中突围;另一方面,小米快递在服务广大米粉及C端用户群体时,并不具备性价比优势,快递服务价格上与快递公司的官网价格保持一致,这让其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很难获得有效增量。由此来看,小米快递的离场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小米第一次关停非核心业务,其会员电商平台“有品有鱼”在年初已经停止运营。不仅如此,近期小米还陷入裁员风波,其手机、互联网等多个部门均裁撤了大量员工。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互联网行业遭遇寒冬的背景下,降本增效已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举措。近来,腾讯、阿里、京东、字节跳动、网易等企业均有“砍掉”非主营业务的计划。从小米的自身发展来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致使小米引以为傲的手机业务受到很大冲击;另一方面,自去年宣布进军电动汽车领域之后,小米的研发开支便不断增长。从整体业绩表现来看,其营收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 这一点,在小米的财报上体现得更为直观。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实现营收2139.96亿元,同比下降11.8%;期内经调整净利润为70.57亿元,同比下降59.8%;期内毛利361.99亿元,同比下降17%;三大核心业务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全线下滑。 “母体”的承压,成为导致小米快递关停服务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表示,小米快递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目前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想要突出重围的几率微乎其微,此时退场止损或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小米而言,此番关闭快递服务,就是为了保留“弹药”,支持主营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跨界者云集谁能杀出重围对于一些科技公司和电商平台而言,物流和供应链体系不仅是交付履约的基础,更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护城河”。因此,在快递物流领域,从不缺少跨界而来的“分食者”。随着自身用户和交易规模不断增长,自建、自持或者自营物流体系成了多数跨界者必做的选择题。 “物流是连接货物与消费者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供应链体系的关键环节,想要提升客户黏性和用户体验,物流不能成为短板,物流体系的搭建对于企业发展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未来快递物流行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其中。”赵小敏表示。 “建立物流体系,不仅可以完善企业的供应链、仓配、商品运营、售后等环节,还能缩短商品配送时间和提升物流体验。”物流行业专家、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孔震指出,科技公司和电商平台一旦做大做强,势必要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全链条体系。如果只依赖第三方的技术和服务,无异于授人以柄。拥有成熟的物流配送体系,能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支撑和推动电商业务的增长。 因此,拥有流量优势的跨界者纷纷通过整合或单独起网的方式,布局快递物流市场。这其中,包括小米、腾讯、美团、百度、国美、字节抖音、快手等。不过,遗憾的是,小米快递成为第一个“倒下”的跨界者。那么,小米败走后,其他的跨界巨头又该何去何从? 目前来看,腾讯的“微信寄快递”和百度的“0元寄”存在感几乎为零,国美的“闪电送”似乎也是昙花一现。不过,在仓配领域进行深度布局的抖音则接连上线“音尊达”、“极速达”等多个快递服务产品,在及时配送领域做得风生水起;2022年3月,快手电商上线“按需派送”,在末端配送环节为特定消费者提供“尊享服务”。从这几家跨界者的发展来看,差距较为明显,有的大踏步前行,有的稳扎稳打,有的暂时搁置,有的则是苟延残喘。 “由此可以看出,快递行业的竞争是十分残酷的,跨界者想要搭建完善的物流体系也并非是一朝之事,想要在快递物流领域扎下根,不仅要与该行业的头部企业加强合作,还要在价格、服务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这样才能减少资金的盲目投入,进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上述企业要想顺利实现产业链延伸,打造健康的物流生态圈,还需未雨绸缪,做好资金储备,注重技术投入和专业型人才培养,做到有备无患。”孔震表示,如今,虽然跨界者不停地向快递物流领域渗透,但其实早已错过了“自建物流或快递”的最佳窗口期。今后,如果这些企业在经营思路上不加以转变,仅靠搭建平台、利用自身流量联合其它快递企业运作,可能大部分还会像“小米快递”一样无疾而终。 “对于跨界者来说,发力物流和供应链,需要长期沉淀和自我升级,更需精准把握规模扩张的节奏,避免步子迈得太大,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在赵小敏看来,更为可行的途径是通过平台或资本的方式进行整合,并购或扶植一家快递公司,来弥补物流链条的薄弱环节。 对此,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出于时间和成本的考量,“携资入场”或许才是跨界者的最佳选择,他们可以不亲自“下场”,其搭建物流体系也可借鉴菜鸟模式,进行轻资产整合和运力调配。这样不仅可以打造服务生态闭环,还能有更强的运作能力,以及不断扩大的商业“朋友圈”。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