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新举措
1
《方案》目标
【资料图】
实现消费企业“进得来、营得好”
实现消费市场“有事管住,无事不扰”
实现城市消费能级“持续提升、释放活力”
2
商圈建设
加快推进重点商圈提升
推进商圈智慧化设施升级,实现5G网络在商圈深度精准覆盖
着力优化商圈交通配套,推进停车设施共享共用
企业新利好
1
企业开办
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以内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
企业开办全流程统一为“企业开办大礼包”
2
市场联合监管
“一个平台管监管”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过多干预
消费新措施
●汽车
取消皮卡车进城限制,延长货车在城市道路允许通行时间
●特色农产品
加快兰州牛肉面产业园建设,加快引进牛肉面品牌企业入驻
●特色餐饮业
允许具备条件的餐饮企业开展外摆和户外展示展销活动
●文旅
发放文旅消费券,鼓励旅游景区减免首道门票
●体育
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电商
鼓励引导全市大型商超、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线上业务
●新兴业态
积极培育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
●跨境贸易
建立进口商品检验第三方采信制度,建立第三方检验机构库
(兰州晚报)
相关新闻:破除隐形壁垒 激发消费活力 我市消费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尽显“兰州特色”
兰州晚报讯 近日,《兰州市破除隐性壁垒激发消费活力进一步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方案》包括四方面27项重点任务,在餐饮、零售、电商、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领域进行了制度创新,并提炼了一批具有“兰州特色”破除隐形壁垒,激发消费活力的工作措施,为企业持续经营、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实施方案
工作新举措激发消费活力
《实施方案》推出覆盖消费准入准营领域改革举措,围绕消费领域经营主体准入准营高频办理事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了企业开办、食品经营许可、商业设施装修改造、公共场所工程消防验收、大型活动审批、乡村民宿准入等工作措施,实现了消费企业“进得来、营得好”;推出覆盖贯穿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市场监管改革举措,围绕消费市场监管领域,推出了市场联合综合监管、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互联网+智慧监管、基层市场监督执法等新型监管机制创新改革举措,不断加强消费市场监管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现了消费市场“有事管住,无事不扰;推出覆盖消费业态重点领域提质扩容的改革措施,围绕我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商圈建设为重点改革领域,推出了商圈改造升级、分级分类管理、智慧化设施升级、交通配套等工作举措,实现了城市消费能级“持续提升、释放活力”。
《实施方案》结合兰州消费领域营商环境工作实际,推进政策“本土化”,推动创新改革“集成化”,提炼了一批具有“兰州特色”破除隐形壁垒,激发消费活力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打通了影响我市企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全面推动消费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尽显“兰州特色”。
企业开办
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
《实施方案》指出,利用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切实将企业开办环节精简至1个。将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以内,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及税务Ukey、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的办理时间原则上应同时在设立登记核准后0.5天内完成,确保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将企业开办全流程形成的所有办件结果(营业执照、免费四枚印章、税务ukey)统一打包为“企业开办大礼包”,并可根据企业需求免费邮寄。
市场监管
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将开展市场联合综合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过多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全省统一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对企业风险隐患及时预警;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提升监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实现“一个平台管监管”;加强恶意职业索赔治理,建立完善柔性执法清单,建立职业索赔人名单,在投诉处理、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方面对恶意职业索赔者区别对待;规范基层市场监督执法,鼓励基层市场监管、城管执法、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开展跨部门联合监管执法,避免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打造商圈
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将积极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消费辐射能力,打造立足甘肃、集聚周边、辐射西北的中高端消费和品牌消费高地。其中,以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重点商圈提升,加快推进兰州万达茂、万象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运营进度;开展商圈分级分类管理,指导集贸(农贸)市场,合理布局,划线经营,鼓励商户摊外有序规范经营,在符合消防要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前提下,支持重点商圈大型商贸企业利用门前广场和闲置场地,开展新品发布、商品体验、展示推介等户外营销活动;完善商圈配套管理服务,优化促销“无需许可活动报告”内部管理流程,涉及参与人数不足1000人的活动,要提前向辖区派出所进行报备,并附有相关的安全工作方案,经公安机关审核通过后,现场指导现场安全工作人员和保安员实施安保工作;推进商圈智慧化设施升级,积极引导商圈重点商贸企业加快智慧化升级改造,推动5G网络建设重点由“广覆盖”向“精准覆盖”转变,实现5G网络在商务楼宇、大型商场、特色消费街区、中心广场、步行街区等商圈的深度精准覆盖;着力优化商圈交通配套,推进停车设施共享共用,设置全天收费道路泊位或者限时免费道路泊位,保证道路畅通的同时有效增加车位供给。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昕
相关新闻:这些重点消费领域有新措施
●积极推行汽车消费。取消皮卡车进城限制,与微型和小型客车享受同等待遇,延长货车在城市道路允许通行时间;对已依法注册登记的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可以在本行政辖区或者拟转入行政辖区经销、买卖、拍卖和经纪,符合国家在用机动车排放和安全标准,在环保定期检验有效期和年检有效期内的二手车均可办理迁入手续,小型非营运客车二手车交易登记实行跨省通办;积极引导汽车促消费活动,举行会展企业、汽车销售企业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新车发布、展示体验等大型车展;组织适合农村市场消费特点的汽车商品开展“汽车下乡”活动,进一步激活农村汽车消费市场。
●加大特色农产品消费。加快兰州牛肉面产业园建设,加快引进牛肉面品牌企业入驻,鼓励有条件的牛肉面品牌在一、二线及东部沿海城市开设连锁店,对符合条件的门店给予资金支持;积极组织全市特色农产品销售企业,参加东西部协作产销、“消博会”“中食展”等产销对接和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拉动特色餐饮业消费。合理规范餐饮企业户外营销,允许具备条件的餐饮企业开展外摆和户外展示展销活动;在主要餐饮聚集区,设置午餐、晚餐临时停车位,解决用餐高峰时期停车难问题,满足餐饮消费需求;支持乡村旅游消费发展,依托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生态观光农业设施,推出集文化展示、果蔬采摘、生态观光、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乡村游”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
●促进文化旅游市场消费。发放文旅消费券,引导消费者在全市限上住宿、餐饮、酒店和文旅场所消费。鼓励旅游景区减免首道门票,支持各类文艺演出企业推出特色演艺节目;开展文创和非遗产品促销,组织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推进非遗产品走向市场。
●促进体育市场消费。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积极促进全民健身消费质量提升,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激发大众消费热情、增强体育消费粘性。支持各区(县)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广泛开展针对青少年、农民、职工、妇女、老年人人群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筹备2023年兰州马拉松赛,在举办期间设计推出一批赛事周边产品,举办多场全民健身配套活动,提升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对体育消费的带动作用。
●鼓励电商平台消费。鼓励引导全市大型商超、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积极探索开展线上业务,加大与美团、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进一步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利用公众号、抖音平台等发布促销活动信息,开展直播带货等,创新促销模式,提升促销活动效果。
●发展新兴业态消费。鼓励会展企业丰富会展内容,探索组织体育、健康、数字等新兴消费业态企业举办各类展示展销活动,丰富消费市场供给,满足广大市民新的消费需求。创新消费模式,积极培育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努力形成线上、线下、居家、户外体育消费共同发展的新态势。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举办大型博览会、展示展销国内先进的消费产品和潮流,推进体育消费发展。
●推动跨境贸易消费。优化进口商品检验及配套服务,建立进口商品检验第三方采信制度,建立第三方检验机构库,加快出台检验检测机构采信管理办法,提升对采信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指导、监管和服务能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