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网评论员 秦信芳
前不久,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认定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2个园区为全省代表性园区。省政府办公厅希望认定的代表性园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园区,顾名思义是有着明确地域界限的特定区域。虽然是“园”,却并不画地为牢,反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资源、要素、产业集聚的平台和载体,承担着培育创新主体、促进产业转型、推动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要使命。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园区搞得好,就如同激活了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资料图片)
在甘肃各地星罗棋布的各类产业园区,如同一个个吸引力强劲的磁场,又宛如一个个绡纳力十足的熔炉,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凝聚力、孵化力、锻造力、辐射力,对于建设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意义重大。
此番认定的12个全省代表性园区,是众多园区建设、发展中涌现出的佼佼者。例如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已初步形成以农药、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去年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 182%,带动和吸纳就业超万人,为助力新区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作出贡献。总体说来,这12个代表性园区,不仅是全省园区建设的标杆,更在其所深耕的工业、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化工领域,具有争先进位的示范引领作用。
那么,在园区建设遍地开花的情势下,一个园区靠什么突出同质化的重围,在激烈竞争中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首先,要发展独树一帜的特色优势产业。特色是一种优势,更是一种竞争力。唯有立足地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水平,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做强主特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以我之所能、我之所长,增我之所强、补我之所短,园区建设才会扬长避短,做大做强。
对此,甘肃对全省园区产业发展的明确要求是,兰州高新区、兰州经开区、金昌经开区、天水经开区等要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工电器等,聚焦产业集群建设,以此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其次,要以创新驱动蹚出发展新路。从外省市的经验来看,一些园区之所以功能不彰、特色不明、效益欠佳,跟功能趋同、自主发展能力薄弱、抗风险能力不足大有关系。如果只发展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水平毫无起色,园区发展就只会徘徊不前。实践证明,那种单纯依靠劳动、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不向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创新要素要动力的发展模式,是行之不远的。
科技创新,已成为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要彻底摆脱发展泥潭,唯有培育园区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以此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方面,甘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仅兰州市,就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200多家、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4所,将雄厚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园区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实验设施、创新基地,是完全可行的。园区科技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升级,创新兴园就一定会“风景独好”。
最后,要以最优营商环境改良园区发展的“大气候”。当下,甘肃各地都在抓营商环境建设。推动园区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尤为关键。好的营商环境看似无形,实则乃是拉开区域间差距的强大软实力,能够产生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集聚的“洼地效应",激发企业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在园区经济千帆竞发的背景下,让营商环境更优,通过比速度、比效率、比服务来招商引资,争取更多资源要素,无疑是园区克敌制胜、加快发展的法宝。
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作为一场须不懈推进的体制革新和制度创新,确乎永远在路上。
相对于遍布全省的各类园区来说,12个代表性园区的确显得凤毛麟角。但是,它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立足自身实际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以科技创新独辟蹊径闯出发展大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凝聚发展动力等,都值得更多园区学习借鉴。对标对表这12个“代表”,比学赶超,全省园区一定会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驱动的试验田、加快发展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