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丨惠凯
*ST凯乐、胜通集团财务造假大案被曝光,牵出背后审计机构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其山东分所屡屡犯错,实在令人担忧。
【资料图】
随着*ST凯乐巨额财务造假大案被曝光,为财报提供背书的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亦受到冲击。此前,中天运负责审计的胜通集团因存在数百亿元级别的财务造假行为,让中天运的业务能力、内控、合规等要素受到质疑。
一个奇怪现象,《红周刊》注意到,负责胜通、*ST凯乐审计工作的几位会计师均来自中天运山东分所,其中一位会计师还是山东分所的副所长,而该分所的所长一度入选17届发审委委员候选名单。
胜通集团、*ST凯乐财务造假案曝光
为两家公司背书的中天运“中枪”
*ST凯乐可谓流年不利,不仅尚未从“专网通信融资诈骗案”泥沼中走出,近期又被证监会确定财务造假:2016~2020年,*ST凯乐连续5年共计虚增营业收入512亿元,虚增利润59亿元。其中,2017~2019年的各年度虚增营业收入规模均超百亿元。虚增收入金额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比重最高超过九成;虚增利润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比重也从65%提升至247.45%。
据上市公司公告,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是*ST凯乐的长期审计服务机构,为其多份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红周刊》注意到,在财务造假被曝光前,*ST凯乐就显现出不少财报和信披方面的异常,比如频繁更正财报数据。自中天运承接业务以来,*ST凯乐的2015年报、2017年报、2019年年报均发布过修订版或更正公告,2017年时,公司曾就“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一事做出过更正。
*ST凯乐还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因对公允价值的增值部分处理错误,造成2015年报、2016年半年报财务信息不准确,公司在2016年被湖北证监局采取行政监管措施;2019年3月,因控股股东信披违规,公司收到 了湖北证监局的警示函;2019年9月,因违规使用募集资金,公司时任财务总监被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
既然有这么多风险信号,可遗憾的是,审计机构仍选择忽视。其实,不仅仅只有*ST凯乐,中天运负责的山东胜通集团审计业务同样被监管层“打脸”。
证监会的处罚决定书显示,胜通集团2013~2017年报存在虚假记载,且手段低劣:胜通集团相关高层通过复制真实账套后增加虚假记账凭证生成虚假账套、虚构购销业务等方式实施财务造假,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共计615亿元;由虚增主营业务收入扣除虚增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胜通集团虚增利润总额为113亿元。另外,胜通集团还在加盖虚假的审计机构印章后,将报表对外披露。
中天运作为胜通集团的审计机构,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证监会指出,中天运未按照审计程序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主要生产经营场所,未发现部分子公司已实际停产;未对前五大供应商集中且同为客户的异常情况保持职业怀疑,并有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还将有关函证交由被审计对象发送;应收账款审计程序存在缺陷,仅函证当期余额,未按照审计程序选择主要客户、函证当期销售额……最终,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被监管层重罚1725万元,且在今年还被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暂停一年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
此前《红周刊》曾报道过,胜通集团的总负债约200亿~300亿元,建行、农行、中行等多家银行的债权申报均超过20亿元,多家保险公司也持有不少胜通债。在中天运被处罚之前,胜通债的中介机构已经被波及,比如主承销商粤开证券在胜通债发行和管理中未勤勉尽责,在去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今年还被一家私募基金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起诉。
据Wind数据,2016~2020年,*ST凯乐向中天运支付了440万元的审计费用,其中2016~2018年年均80万元,之后上涨到100万元/年。胜通集团则向中天运支付了575万元。
2021年A股业务收入9000多万元
背书的IPO储备项目约20个
作为上述两起惊天大案的审计方,中天运是业内大所。据官网介绍,中天运现有员工2000多人,其中注册会计师688人。该所还有合伙人曾当选过发审委成员,比如合伙人王秀萍曾当选证监会第三届、第四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
从证券业务规模来看,据Wind,在2021年的A股公司审计业务排行榜上,中天运业务量排在20名左右,为9家IPO公司+41家已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出具了48份标准审计意见报告,为创业板公司路通视信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已经退市的长城动漫的审计结果是“无法表示意见”。
IPO业务是一块“大蛋糕”。据《红周刊》不完全统计,以北路智控、善水科技等去年过会的6家公司为例,首发审计费用累计约为5000万元,其中北路智控支付给中天运的首发审计费用高达千万元,安联锐视的首发审计费用为955万元,善水科技、通行宝支付给中天运的审计费用也都有800多万元。
总体上,上述50笔审计业务让中天运累计获得9000多万元的总收入。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天运给长城动漫做出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结论,但中天运仍从中获得了100万元的审计费用,高于大多数A股公司的年审费用。对于审计费用的定价模式,业内人士陈先生向《红周刊》透露:“通常审计费用不超过一百万。具体要看发行人的资产收入规模和子公司有多少,如果行业和资产规模差不多,那么子公司越多、审计费用越贵。”
至于项目储备情况,据Wind,目前有约20家IPO排队企业选择了中天运作为审计机构,包括武汉达梦数据库、扬州万方科技、扬州惠通科技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20家拟IPO公司中大部分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占比约为2/3,可见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也给审计机构带来巨大的业绩增量空间。
山东分所为何屡屡出事?
所长曾是发审委委员候选人
为*ST凯乐5份年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中天运员工,包括张敬鸿、高冠涛、马晓红、庞勇4人。奇怪的是,*ST凯乐位于湖北,而《红周刊》了解到,上述4名会计师却是中天运山东分所的员工,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山东财经大学(包含合并前的山东经济学院)。其中,马晓红是山东分所副所长,高冠涛是所长助理兼部门主任。
年报审计程序本身就很繁杂、时间紧张,需要走访主要经营场所和多家子公司,核对和审计之处也很多,再加上中天运山东分所的员工需异地工作,这可能也给上市公司高管实施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巧合的是,负责胜通集团审计业务的经办会计师杨锡刚、张友富,同样是中天运山东分所的员工。《红周刊》获悉,杨锡刚是中天运山东分所的副主任会计师。二人在去年被证监会处以5年市场禁入的处罚措施。
除了胜通、*ST凯乐之外,上述6位会计师还搭档负责了一些其他业务,比如张敬鸿、高冠涛二人共同负责了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债券发行的审计工作,负责雄狮装饰、富泰股份、长信畅中等多家新三板公司的审计;杨锡刚、高冠涛则共同负责过东方铁塔的年报审计。另外,马晓红是登海种业2021年报的审计师,出具了标准意见的审计结论。
《红周刊》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获悉,上述6人尽管在工作中出现较大纰漏,甚至被禁业,但目前仍在中天运山东分所工作,并未离职。
《红周刊》还获悉,在证监会17届发审委2017年公布的委员候选人名单中,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的张敬鸿曾名列其中,而张敬鸿正是中天运山东分所的所长,当然,在最终版本名单中,张落选。
“瑞华第二”会花落谁家?
业内人士建议审计机构权责应匹配
在胜通集团、*ST凯乐被查出财务造假之前,康得新、康美药业爆雷案例更为典型。在康得新财务造假案发后,为康得新提供了多年审计服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遭到了多方批评,被证监部门重罚和暂停了业务资质,客户和员工基本流失,大部分分所也被注销,最后一家上市公司客户北大荒也在去年变更了审计机构。目前这家曾经的内资第一大所,几乎完全淡出了证券市场。
一位瑞华所前员工曾向《红周刊》“大吐苦水”:异地审计确实难度较大,上市公司往往体系下有几十家子公司或参股公司,分布在多地,实操中很难全部现场覆盖。对于非上市公司或审计费用比较低的债券发行人,有的时候等企业送上报表后,会计师盖章了事。对于注册会计师的个人收入情况,陈先生表示:“不同部门或者会所差异比较大,与部门/个人业务能力、岗位级别都有关系。一般30万~60万之间吧。”
融资企业频出大规模财务造假,引发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今年9月底,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大审计重点领域关注力度 控制审计风险 进一步有效识别财务舞弊的通知》(简称“《通知》”),指出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证据获取不充分、未能有效揭示财务舞弊,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知》要求审计机构在进驻企业前要多渠道收集企业财务、经营信息,进驻企业后要对存在财务舞弊行为的重点领域采取针对性审计程序,切实防范、揭示会计造假行为。
《通知》还点名了11个存在较大财务舞弊风险的项目:货币资金、存货、在建工程和购置资产、资产减值、收入、境外业务、企业合并、商誉、金融工具、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关联方关系及交易,要求审计机构对此保持高度关注。
一边是各界对“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期待和惩罚力度的升级,另一边部分审计机构深感压力太大。在2022年的“两会”上,头部审计机构立信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表示:“法院不应以监管部门事后采用会计师事务所不具备的执法手段获取的信息倒推认定审计机构的责任。”不少案件涉及索赔金额巨大,远超会计师事务所的可承受能力,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因个别巨额索赔案件中被判的赔偿责任过重而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
那么,如何界定审计机构的全责?从事证券诉讼工作的业内人士张先生向《红周刊》表示:“无论是券商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关键还是要举证解释自身是否做到了勤勉尽责,底稿和流程有无瑕疵。”否则,投资人要求发行人、券商等中介机构做出100%赔偿的诉求很可能会获得法院支持,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五洋债的诉讼,审计机构大信会计师事务所被法院判决赔偿额度高达1亿元。
对于上文谈到的很多问题,《红周刊》试图联系中天运方面,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本文已刊发于12月17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