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在即!氢能中长期规划出炉,哪些板块将受益?
证券之星| 2022-03-23 11:15:25

在双碳目标下,作为新能源发展赛道的强力选手——氢能,受市场重视程度正日渐加深。3月23日,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

受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消息提振,氢能概念股23日盘中强势拉升。截至发稿,恒光股份“20cm”涨停,昇辉科技大涨近18%,致远新能、亿华通涨超10%,兰石重装、华电重工、雪人股份、粤水电、浙江新能、京城股份等多股涨停。

顶层设计落地

3月23日,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这对我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规划科学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规划》还提出,到 2025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业内专家表示,规划包含多项高“含金量”内容,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

事实上,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氢能源作为清洁低碳能源,近年频频迎来政府政策扶持。

自 2016 年以来,国家机构加速推出氢能源相关政策,并且政策指出要加速发展氢能源产业。

2019 年氢能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任务中明确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据悉,北京、河北、四川、山东、内蒙古等地已出台了专项氢能整体产业发展政策;广东、重庆、浙江、河南等地出台了氢燃料汽车细分领域专项政策。目前,全国共有30个省份、158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氢能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如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一重要的蓝图明晰,我国氢能行业又将迎来新一轮催化剂。

中信证券指出,在产业中长期规划及“双碳”目标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和国企也有望积极推进氢能项目和“减碳”应用的落地。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氢能源为何能“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在“碳中和”目标下,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的趋势。而众多新能源中,氢能源又是备受关注的那一个,自然有其优势。

一是清洁低碳。氢能与传统的化石燃料不同,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也可以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而在氢转化成电和热的过程中,只产生水,并不产生温室气体或细粉尘,是一种二次能源。

二是能量密度高。氢气热值是常见燃料中最高的,可达142KJ/g,是同质量化石燃料的3倍。这意味着,消耗相同质量的能源,氢气所提供的能量是最大的,这也顺应了汽车轻量化的大趋势。

三是来源多样。氢可以通过化石燃料、 电解水、核能、光催化等多种方式制取。氢元素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球上覆盖面积达71%的海洋水资源中也蕴藏着大量可供开发的氢能,对于目前的人类而言,可谓是“取之不尽”。

四是储运比较方便。氢可以以气态、液态或 固态的金属氢化物等形态出现。在交通供热中都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通过能源载体和循环碳经济可以实现可持续的氢利用,极大地缓解全球当前的能源危机问题。

氢能可应用在多个领域,比如交通领域、重工业领域,还可以作为绿色清洁的化工原料,实现众多领域的完全脱碳。因此,被视为21 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产业链哪些环节有望加速发展?

事实上,氢能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早在2000年时,就已经出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我国的年产氢气也早已经突破了2000万吨,成为全球氢气产量第一的国家。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面临着成本过高、市场需求小、核心技术不足等各种难题,未能得到全面的推广。

当前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一重要的蓝图明晰,我国氢能行业又将迎来新一轮催化剂。目前产业链主要包括氢能(制、储、运、加)和燃料电池,还有其他细分领域,像氢内燃机等。

上游部分,主要包括制氢、储运、加氢。其中,加氢环节,加氢站是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目标到2025年,建成至少1000座加氢站,2020-2025年复合增速53%。在加氢站成本构成中,设备投资额占比高达45%。

中游部分,氢燃料电池及系统占据主导。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占据整车成本的65%,远高于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成本占比。

下游部分,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成为终端应用发展的突破口。如今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国补政策全面落地, “3+2”的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格局也已正式形成。

中信建投指出,氢能是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利用非化石能源电力、提升电气化率方面具备广阔应用潜力,是电力的重要补充。从现状到“达峰”到“净零”,氢的利用规模有望实现3倍以上的增长,接近1亿吨每年。

该机构建议:

1)在产业发展仍处于导入期,政策扶持力度和节奏非常关键,竞争格局远未明朗的当下,考虑到产业发展政策对技术进步的高度需求与直接推动作用,建议投资者关注技术优势相对明显的标的:亿华通,雄韬股份,东岳集团(化工组覆盖),中材科技,厚普股份等。

2)考虑到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氢生产的主流技术路线,也建议投资者关注光伏、风电及新型电力系统的优质标的: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运达股份、明阳智能、新强联、金雷股份、大金重工、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中国西电、思源电气、新风光、智光电气等。

3)考虑到部分车企、设备企业在氢燃料电池方面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也建议投资者关注长城汽车、上汽集团、潍柴动力(汽车组覆盖),冰轮环境(机械组覆盖)等。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