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让城市治理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
浦东发布| 2023-07-08 11:08:37

走进上海街头,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智能图景”:公交车站上的数字屏幕时刻提醒着乘客下一班车辆的到站时间;手机里的“随申办”像一个全能的“迷你管家”,包罗了市民需要办理的各种日常生活服务;街镇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各片区的老年群体分布情况,合理配置为老服务资源。

便捷高效的背后,是一个个“智慧大脑”在进行指挥调度。上海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载体,推动城市治理向人机协同型、数据驱动型、跨界融合型转变,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跃升。

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之中,不仅赋能传统管理和服务,也将重塑现代城市生活。《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推动城市高效能治理要“构建城市智能底座,实现城市要素全面AIoT化。打造城市运行智能中枢,建设城市数字孪生平台。全面推进智能场景应用,提升城市整体运行和决策效率,构建智能化风险防范应对体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去年9月发布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中,也用了一整节的篇幅来描绘城市治理应用,共有5条细则,其中更是着重提到了“本市加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融合建设。”

“一网通办”是上海首创的政务服务品牌,已成为这座海纳百川的“数字之城”的新名片。2020年,“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经典案例。截至今年3月底,“一网通办”实名注册个人用户已超过7968万,法人用户超过311万,接入事项3622项,累计办件量达3.36亿件。

今年3月,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2023年上海市全面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工作要点》,明确2023年上海将打造“一网通办”智慧好办2.0版,主要目标包括优化法人和个人“双100”高频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推进智能申报,实现企业群众首办成功率不低于90%,人工帮办解决率不低于90%,新增和优化市级“免申即享”服务54项,新增和优化高效办成“一件事”11个等。

上海还在全国首创提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021年,国内首个“实时、动态、鲜活”的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1.0版”正式上线。“一网统管”接入全市50多个部门的198个系统、1000多个应用,并于同年3月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去年5月,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一网统管”建设最新决定,要求将“一网统管”和数字治理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这两张“网”的核心正是运用实时在线数据和各类智能方法,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一座城市打造成为人民想要的样子,AI将成为其中的重要助推器。随着 AI 技术从解决行业痛点走向赋能百业,它将与城市治理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契合,通过夯实城市数字底座,让城市治理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

当前,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国领先,数字生活服务指数全国第一。上海正加快步伐,向“智慧城市”高速奔跑。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科幻场景变成现实。

曹亦菁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