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于武:走创新驱动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中国汽车报网| 2023-07-07 19:29:37

如今的车企市场竞争中,既有销量的竞争,也有价格的竞争,而今年以来的车市价格战也成为一大看点。

“车企要做强做优做精才是硬道理。”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走创新驱动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相关资料图)

深刻反思走创新之路

面对今年以来车市价格战,付于武提出,车市之“卷”及今年以来的价格战,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年初由特斯拉引发的价格战,彰显了特斯拉在汽车市场的影响力,也给国内车企上了生动的一课。从创新力看,汽车产业进入变革期、重构期,颠覆性创新带来巨大冲击,而诞生仅有20年的特斯拉凭借一系列颠覆性创新塑造了自身的市场影响力,也成为国内车企值得学习的样本。从市场竞争力看,如果对标特斯拉,国内车企的产品、品牌、生态建设及全球化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从企业“定力”看,国内车企与特斯拉相比也存在不足,有的企业第一时间就跟随特斯拉降价,凸显了自身的短板。因此,深刻反思此次价格战,对于国内车企走好今后的发展道路具有实际意义。

在付于武看来,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汽车产业形态仍会保持多样性。其中,合资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近年来造车新势力蓬勃生长,给汽车产业注入了巨大活力。传统车企也都在积极转型,这些因素叠加,从而使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之,在如今的新赛道上,无论是合资、独资还是国有、民营,亦或是传统、新势力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巨大挑战。市场竞争推崇强者,车企要在竞争中领先,就需要有实力。在转型升级、颠覆性创新的新赛道上,中国汽车企业不仅会诞生强者,也会诞生世界级品牌企业。因此,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走创新驱动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追求内涵式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升级是个历史命题,也是在新赛道上转型的战略举措。”付于武谈到,以往靠市场扩张带来企业繁荣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今后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将成为新常态。同时,汽车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已经不是“蓝海”而是“红海”。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必须要建设汽车强国。因此,一定要本着学习的态度,努力将企业做优,产品做精,生态做好,才是对市场之“卷”的最好回答。

麦肯锡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车企利润全球占比不及5%。付于武认为,这表明国内车企创新的效益和运营的效率远远不如跨国公司。尽管中国汽车企业中也诞生了一些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但与丰田、大众汽车等跨国巨头的盈利相比,还有差距。

付于武表示,在国际化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强国需要有世界级工厂,世界级知名品牌,这方面仍然存在差距,至今还没有在国际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中国汽车品牌。近日,有数家中国零部件企业进入了世界100强榜单,这是很好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还是要强化内功,追求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这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世界级公司、世界级品牌必不可少的。“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创新是必修课,转型是必答题。”他强调。

内外兼修做强自己

“市场不相信眼泪,首先车企要做强做优做精才是硬道理。”付于武谈到,如果产品不能做精,“走出去”就是无用功。如果车企有实力、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才有实现汽车强国梦想的机会。目前,令人欣慰的是,国内有车企已经进入了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因此,“走出去”既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也要对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市场接受度都要了解清楚,企业必须有国际化的思维。同时,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在国外开始建厂。但是也不要指望目前阶段的国际市场增量能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还是先要内外兼修,做强自己。无论对于国内汽车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的决心都会在全球化道路上值得坚定不移看好。

付于武认为,尽管中国有超大规模的汽车市场,但并不意味着能容纳数量如此众多的企业。今后3-5年,国内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或将开始,车企的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将成为主流。正如大众汽车集团囊括了12个品牌,这种集团化发展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新格局。整合资源不仅意味着产量的增加,也会促进运营效率的提升,这是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
中国石化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