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记者 郭剑烽)绿荫葱茏,夏花烂漫,在申城市民的期盼中,北上海的“宝藏”唐式园林——祇园今日(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宝山重辉”祇园开园暨祇园雅集开幕仪式在宝山寺举行。
祇园,取自“祇树给孤独园”的佛典,寓意道德教化的园林、向上向善的讲堂。园内建有金塔、佛香阁、松涛轩、水心榭、廊桥、花雨亭等建筑,移步换景间,尽显唐式园林风采。
记者从宝山区罗店镇了解到,宝山寺始建于公元1511年,岁月更替,寺院迭经兴废。2005年5月宝山寺移地重建。寺院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为唐式传统木结构建筑群的宝山寺,2011年1月建成对外开放;二期工程为唐式园林祇园。
(资料图)
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的宝山寺,规模为上海佛教寺院之首。原址保留了大雄殿(原真武阁改建)和天王宝殿(原祖堂塔院改建)两幢珍贵的文物古建筑,同时以唐代营造技艺展开全木结构建造,布局、形制、风格、做法均以唐宋法式为圭臬,以榫卯技艺呈现了晚唐宫殿式建筑古朴壮丽的神韵。
宝山寺新寺由梁思成弟子俞宗翘先生设计规划,采用传统的伽蓝纵轴式布局,建造时用到的所有材料都是根据一千年前宋朝李诫修撰写的《营造法式》要求来选定。建成后,宝山寺建筑荣获了全国设计华彩金奖、上海市建筑工程“白玉兰奖”和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宝山寺唐式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1年,宝山区政府在宝山寺东侧辟地近40亩,作为祇园用地。祇园内的建筑布局主要以金塔为中心位置展开。金塔高55.3米,与宝山寺伽蓝院落中的大雄宝殿遥相呼应。值得一提的是,该塔是中国近千年来第一座新建的七层纯木结构仿唐楼阁式高层建筑。金塔广、深各三间,基座正四方形,塔底层心间为4.8米,次间为3.6米,增设宽2.8米的走廊,总宽度为17.6米。采用梁架等传统楼阁式结构,分担传递楼面的荷载。2015年11月,祇园金塔1:5模型经同济大学抗震实验,顺利通过抗八级地震的测试;2019年12月11日,祇园金塔通过木结构塔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项目技术验收。
水心榭三面临水,主体建筑通过回形游廊衔接,游廊外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形成平台,临水围绕低平栏杆设有靠椅,可供游人坐憩、眺景。佛香阁采用正八边形,主体为双重檐攒尖顶楼阁式建筑,顶部装饰有金色宝顶;松涛轩为一四合院式建筑,中间为主堂,两侧分别为库房,东、西厢为展厅形成围合庭院;桥亭架设于水面之上,宽三间,深一间,四面开敞,不设门窗。
宝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沈伟民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宝山建设、改造了一批高品质的文化地标,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体育生活圈,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罗店也正优化提升“美兰湖、创新药、古镇韵、乡村风”空间新格局,向着建设环境更友好、生活更美好宜居之地迈进。通过打造祇园这一集文化科普、非遗传承、健康休闲三位一体的“公园+”文化新地标,祇园也将成为罗店镇备受瞩目的文化新名片。下一步将持续推进“新时代统战文化软实力工程”实践基地这项工作,通过提升统战文化“软实力”助推发展“硬实力”,赋能“北转型”。
罗店镇党委书记王伟杰表示,在祇园,我们可以感受到建筑之美,纯木技艺、高低曲折的布局,演绎了中国建筑的柔和壮丽、雄伟古朴。在祇园,我们可以感受到公园之美,推门见绿,悠闲舒适、宁静惬意油然而生。在祇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之美,优美的建筑群落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文化新空间,体现了中华文化富有张力的文化特性。我们将以宝山寺、祇园为核心,精心勾勒、精雕细琢,推进周边地块的收储开发和更新改造,打造小而美“唐风古韵”的文商旅古镇,抓住“城市微旅游、乡村微度假”的机遇,打造更具烟火气的古镇“生活圈”,让罗店古镇既可静心休闲旅游,又有独特文化体验,全力打造北上海文化新地标。
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苏凌介绍了园区规划,她表示宝山寺祇园以寺院园林为意境追求、以罗店古镇为文化参照、以唐代园林为建筑蓝本的禅意园林,将宝山寺内的景观建筑与禅意的园林相结合,并融入江南造园的精巧典雅原则,体现出唐式园林的精美绝伦。祗园与宝山寺主院结合,成为完整的唐代建筑艺术博览园,沿回游式路径漫步,山峦攒簇,曲水环流;殿阁扶疏,塔楼凌云,宛如一幅幅山水卷轴展现眼前。
仪式上,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市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李霞为首批4家宝山区“新时代统战文化软实力工程”实践基地授牌。宝山区绿化市容局局长张未劫与罗店镇党委书记王伟杰一同为祇园进行开园揭幕。
值得一提的是,“祇园雅集”海上名家绘画作品邀请展也于今日正式开幕。本次画展诚邀38位上海老中青三代艺术名家,所展70余幅佳作,展现海派画家对中国绘画古意与创新的艺术探索。市委统战部知工处处长翟靖,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沈海敏,区文旅局局长黄铁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杨正新上台,共同为“祇园雅集”——海上名家绘画作品邀请展揭幕。“祇园雅集”融合艺术展、茶会、雅集交流等文化活动,邀海上名家、宾客,共赏雅石翠松,游亭台水榭,觅李唐遗风。将艺术、文化、建筑、生活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感受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园林与书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深邃意境一脉相承,所谓“园画同源”。
宝山祇园是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建设“生态之城”、“幸福之城”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实事工程。通过打造“公园+文化”文化新地标,祇园这张崭新的宝山名片将成为本地新的文化供给点,进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