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考前吃一片,成绩跳一跳”。中高考在即,网上的各种“聪明药”广告,让一些为了给孩子提高成绩做最后冲刺的家长看到“希望”。一些家长还会根据从网上论坛上看到的一些所谓“聪明药”介绍,到精神专科门诊去开处方药,希望能够改善孩子的学习状态,提升成绩。
吃一粒片,就是让孩子变聪明,想必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太会相信,但是为什么还有家长愿意往“坑”里跳呢?关键还是不法商家鼓吹的各种“涨分”噱头,像吃下一粒就可以“改善记忆、注意力、学习、执行功能”等,让一些家长动了心,希望“聪明药”能够成为孩子考试涨分的捷径。
从这些药物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哌甲酯等类精神药物,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孩子吃下之后,所谓的疗效是暂时的。相反,由于药物本身是兴奋剂,极有可能会抑制或损坏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造成儿童和青少年长期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可能会导致成瘾等后果,到头来成绩没提高,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我国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这些所谓的“聪明药”,全部属于国家严管的第一类精神药物,但一些无良商家却将其包装成“聪明药”销售。除了要加强宣传,让家长了解其危害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从源头上严管严控,特别是对于从境外非法流入,不法分子通过QQ群、微信群以及相关渠道等非法销售的“聪明药”要坚决予以取缔,这才是治本之策。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铤而走险,滥用“聪明药”,结果只可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考试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凭实力取胜,家长切不能为了走捷径赌上孩子的健康,彻底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
世上根本不存在能使人变“聪明”的药品。聪明的家长应该学会给自己“减减压”,用自己的平常心去影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尽量避免孩子产生过度的精神负担,营造积极、轻松的家庭氛围。孩子的心态好了,在考试中自然可以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