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陶爸,我们一定会考出最好的成绩。”“老陶,请放心我们吧。”被称为“陶爸”“老陶”的,是上海市高桥中学高三(14)班的班主任陶乃徵。至今,他仍清楚地记得2020年9月27日10时53分,在铁路上海站的站台上,把30多个来自新疆的孩子接下车的情景。一晃三年了,他要把学校首届新疆班的孩子送进高考的考场。
“由于是新疆内地高中班,高考就放在本校。所以,今天同学们跟往日一样,6时30分起床,吃早饭,然后排好队伍,从宿舍走到校门口,再重新过安检进入考场。”陶老师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他说,对每个新疆孩子来说,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们就要担负起照顾好他们参加高考的一切事情,包括情绪的安抚、细节的叮嘱。“虽然班里的孩子来自新疆各地,共有6个民族组成,但都在一个大家庭里度过了三年时光,所以,今天参加高考,学校让他们统一穿上浅绿色的校服,寓意要共同为集体争光。”
临考前,排日代姆同学写了一张明信片送给陶老师:“谢谢您的陪伴,您是我一生难忘的、搞笑的、幽默的、有责任心的班主任。”还有一位男生小徐同学想考麻醉专业,昨天还在念叨要跟“老陶”商量到底选哪一所医科大学,“老陶”宽慰他说,先定定心,把考试考好,再来探讨选择志愿。“10号下午4时,我会陪着同学们坐火车返回新疆,路上要42个小时呢,我们还可以讨论和交流许多问题。”这是“陶爸”跟每个孩子的约定。
沈惠兰老师教高三(1)班语文,但她的班上有两位新疆插班生,成绩十分优秀。她说:“李晓彤是新疆孩子,平时喜欢写诗,我曾送给她一本诗集。没想到,临进考场前,她拿着这本诗集来找我签名、写留言。”沈老师觉得,新疆孩子在上海高考,或许是离家独自生活的历练,他们明显要成熟许多,对人生的感悟也更透彻些。这不,沈老师从李晓彤送给她的一首新诗里读出了不一样的青春思索:“下辈子,我想当一棵树。随便什么树,不论品相;随便长在哪,不论地方;只管默默发芽,缓缓生长……”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