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螺蛳、河蚌还有“八头一脑”,配在一起大约就是江南人舌尖上的春天吧。
季春三月是江南最好的季节。所谓最好,当然要有最好看的景色,但是也绝不能少了最好吃的东西。
这个时候最好吃的东西首推“螺蛳”。其实这东西全国各地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江南水乡,自然更加丰富。南京人对此有个说法,叫“清明的螺蛳赛肥鹅”,就是说清明前后的螺蛳最肥最嫩。过了清明,螺蛳开始产卵,就没什么吃头了。
螺蛳的做法有很多种,可以带壳用酱油爆炒,也可以把肉挑出来和韭菜炒。带壳炒吃有点麻烦,但别有风味。不会吃的人要用牙签、用针来挑着吃,刚学会吃的人则会用筷子头把螺肉压紧一下再吸,就好吸多了。至于会吃的人,可以直接把整个螺蛳用筷子夹起来放入嘴里,先把沾在螺壳内外的汤汁一口吸掉,透鲜,然后用舌尖挑去螺口的盖子,再以舌尖和两颊相配合,一下就把里面的螺肉吸出来,其享受不仅在于食物之鲜美,也在于其过程之有趣。
吸“螺蛳”的时候要注意,只要把螺肉前段紧实的部分吸出来咬断来吃就可以了,这里面就有个用力的分寸问题了。高手可以把螺肉吸出来的部分正好卡在软硬之间,然后牙齿一咬,便可大快朵颐。掌握得不好的人则常常把螺肉后段软软的部分一起吸出来。这部分肉据说是螺蛳的消化器官,吃下肚去未免有点恶心。作家冯骥才的祖父是绍兴人,苏浙都有吃螺蛳的习俗,冯老先生据说更是此间高手,可以一次同时吸食十几个螺蛳。天津是九河下梢,以前并不缺水,但天气寒冷,螺蛳这种生物并不盛产,因此吃的人不如江南那么普遍,而冯老先生的绝技也没能传给冯骥才。
除了螺蛳,还有一种河鲜是这时节必吃的,就是河蚌。河蚌的肉略老,还有一股微腥味,在很多人眼里算不得佳肴。但季春时节的河蚌将产卵而未产卵,最是肥嫩可口。将河蚌放在清水盆里养几天,吐尽泥沙,然后将肉从壳里挖出来,洗净下锅,配上豆腐、火腿,在火上“笃”上一个小时,绝对打嘴都不放。
吃罢了荤的螺蛳和河蚌,还得来点素的。所谓“八头一脑”则是不能错过的。“八头”者,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和蕨菜头,一“脑”则是菊花脑。江南各地都有春天吃野菜的习惯,而以南京为甚。过去讲南京有“三大怪”,其中“一大怪”就是“家家户户吃野菜”。所谓“野菜”,就是指这“八头一脑”。和北方挖野菜度春荒不同,江南人春天吃野菜目的是“下火”。“八头一脑”入口略苦,回味清甘,据说都有清心明目的作用。
“八头一脑”做的时候也有讲究。它们都是植物的嫩芽,所以不耐久炒。用旺火快炒,只以油盐相佐,便是人间佳味。也可以用开水焯了再凉拌,掺点花生米碎和豆腐干,也是下酒的好菜。有人嫌这样吃太素,便用肉丝炒,但肉丝的味道往往遮掩了野菜的清香,得不偿失。实在要沾点荤腥的话,只能用炒得嫩嫩的鸡蛋将就相配。
螺蛳、河蚌还有“八头一脑”,配在一起大约就是江南人舌尖上的春天吧。(村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