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胜地 助力房山提速转型
北京商报| 2021-06-29 10:13:56

位于房山区十渡镇最北端的西太村,年来,在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也初步实现“政策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据房山区市场监管局派出干部西太村第一书记黄悦恒介绍,党支部历时4年,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了“头羊碰硬”的历史难题,收回了集体资产,并以此为基础,依托低收入项目等帮扶政策,打造集体产业“太天池”景区和“猕猴谷”景区,并通过集体企业进行运营。

2020年,西太村还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北京火绘葫芦”项目,着力打造“太福禄”文创品牌,通过打造集手工、餐饮、体验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谋筹建成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条,同时通过低收入增收项目争取7套精品民宿项目,引进民宿运营商并签订运营合同,2021年正式运营后,将至少为集体经济组织带来每年30万元的收益,并提供就业岗位15个。未来,西太村希望打造公益经济跟周边其他村共享发展理念,更好地统一思想,统一发展,然后共享这种发展的成果。

助力房山提速转型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乡村经济,房山目前正在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如今,房山还兼具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双重功能,是“一核两翼”的腹地,是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其实,房山地处北京西南,是首都历史文化的“富矿”,享有“人之源”“城之源”“都之源”的“三源”美誉,举世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3000多年历史的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被史学界视为北京古代城市发展的起点;860多年前的金代皇陵,印证了北京建都的沧桑。区内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4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0处。

公开资料显示,房山历史上曾是京郊有名的“建材之乡”,具有上千年的采煤史和采矿史。自2010年5月,房山区彻底关停所有煤矿和资源型企业,开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修复矿山、清理河道、治理污染,植绿成林、恢复生态,打造了绿廊相连、蓝绿交织的好山好水好生态,PM2.5年均浓度由2015年的9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35微克/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6.9%。深入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目前,房山区的生态宜居水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2%。

如今的房山区也正处于转型升级、厚积薄发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推进“两区”“三台”建设、新一轮城市南部地区行动计划实施、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快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

为了更加有条不紊地发展,房山区发展定位思路也更加清晰。对标对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房山分区规划,明确了房山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三区一节点”(即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科技金融创新转型发展示范区、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京津冀区域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空间布局是“两山四水、三区三轴、三团多点”(“两山四水”即大安山、大房山,永定河、拒马河、大石河、小清河,“三区”即原综合服务与都市休闲区、浅山生态修复与文化旅游区、山区生态涵养与保育区,“三轴”即综合服务轴、创新发展轴、山水文化轴,“三团”即良乡组团、燕房组团、窦店组团,“多点”即新城组团外所有乡镇中心区);发展目标是“一区一城”新房山(即将房山区建设成为以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科技金融创新为引领,以文化旅游为提升,以国际交往为补充的生态宜居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城)。

截至目前,健康房山建设已有成效,房山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并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中国兰花大会等大型活动,打造了长沟国际长走大会、长阳音乐节、国际房车露营展览会等活动品牌。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有序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记者 关子辰 实记者 葛婷婷)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