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宝卷和甘州小调中 感受丝绸之路的岁月变迁
凤凰网甘肃| 2023-02-09 11:32:16


【资料图】

春节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民俗”,囊括了众多、具体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是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载体。为了让大家感受到“非遗”之美,微游甘肃特开设【非遗过大年】专栏,带领大家在新旧年俗的交织中,品味过往,感念岁月,畅想未来!

河西宝卷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省河西地区民间的一种说唱文学,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流行于宋代,明清时期较为盛行,民国时期成为河西地区农村较为流行的文化活动现象。河西地区均有宝卷流行,其中张掖市的甘州区、临泽县、山丹县、民乐县、高台县农村,沿祁连山地区的安阳、花寨、龙渠、大满、小满等乡镇较为流行。

河西宝卷的流传方式有两种:一是文本流传,二是口头流传。传统的河西宝卷文本,大都是手抄本,人们相互传抄,这是文本流传的主要方式。口头流传俗称“宣卷”,也叫“念卷”“唱卷”,这是河西宝卷最基本的传承方式。

甘州小调

起源于祁连山下、丝路古道的甘州小调是流传于张掖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说唱艺术。甘州小调是深受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演唱形式,演唱时通常由乐队伴奏,多人演唱,可以走乡串村、沿街就地演唱,也可以由一人弹唱。特点是语言朴素、诙谐、滑稽、易于上口,富有乡土气息。

甘州小调曲调朴实优美,曲目内容丰富,具有高亢流畅、婉转悠扬的特点,且题材广泛,歌调众多,大致分为“花儿”(少年)、小曲小调、打夯号子、秧歌社火曲、酒歌等。小曲小调在甘州民歌中的分量最重,曲调也最多,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说的是乡土话,道的是人间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反映甘州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岁月的一部百科全书。

来源|微游甘肃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