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东利机械(301298.SZ)正式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创新高达5.17亿元,同比增长6.87%,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同时,东利机械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亿元,同比大增473.22%,公司流动资金充裕,且抗风险能力突出。此外,为回馈广大股东,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
全球销售占比超6% 市场地位日益提升
多重举措构筑突出成本优势
【资料图】
公开资料显示,东利机械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其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汽车发动机减振器核心零部件为公司主要产品,囊括皮带轮、轮毂、惯性轮、飞轮环等,收入占比高达80%以上。而公司其他汽车零部件产品还包括平衡轴、差速器组件、质量块、支架等精密零部件,并广泛用于汽车底盘与传动系统中。目前,公司产品种类多达800种以上,除在国内地区销售外,更远销欧洲、北美洲等地区。
经过二十余年在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精耕细作,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获得全球知名客户认可,与包括AAM集团、VC集团、岱高集团等在内的知名跨国集团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且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更应用于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福特、雷诺、保时捷、宾利、法拉利、捷豹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依托优质产品性能与突出服务水平,东利机械在夯实既有客户前提下,持续加大对新客户的拓客力度,实现销售的持续增长。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汽车产量为8501.67万辆,而同期东利机械共计销售发动机减振器零部件1655.37万件。如按每辆乘用车配置3个减振器零部件计算,公司发动机减振器零部件可配备约551.79万辆汽车,销售量占全球市场份额比重约为6.49%,市场地位与日俱增。
据了解,东利机械与主要客户及供应商间建立产品售价、采购价格与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有效减少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造成的影响。同时,公司着力构建包括产品工艺研发、毛坯铸造、机加工、电泳涂装、包装运输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集约化生产进一步较低运营成本。此外,公司还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形成智能排产、集中配送、自动化机械手批量应用、自动检测等智能化生产技术的集成,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整体来看,与国外同行对比,东利机械在制造成本、研发成本与管理成本方面均在国际市场中拥有显著优势。而与国内同行相比,公司借助精益生产、降低不良率、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等方式进一步实现提质、降本和增效,同等报价水平下公司订单获取能力更为突出。
核心技术优势进一步凸显
加速向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转型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东利机械始终高度注重自主研发创新,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达0.24亿元,同比增长20.15%。与此同时,公司研发人员为119人,同比增长26.60%,占总人数比例增至12%。研发费用与技术人员储备的持续增加,为公司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提供了强大保障。
在高强度研发活动助推下,东利机械取得了丰厚技术成果。截至年报披露日,公司已拥有80余项专利,打造了一系列智能制造、铸造、锻造、机加工及表面处理核心技术,且在不同生产环节所使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技术先进性。2022年,公司被认定为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北省A级研发机构,并入选2023年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企业。在强大研发体系与核心技术优势加持下,公司生产工艺水平、技术转化能力和新品开发能力均得以有效提高,并持续开发了贴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和新工艺,产品矩阵日趋丰富,为自身打造了更多收入增长点。
近年来,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趋势加速推进以及政策扶持下,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已达25.6%。而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与产销量持续攀升,进一步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从传统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结构的快速转型,行业增量空间正日益凸显。
为此,报告期内,东利机械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分别从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两方面同步推进。一方面,公司正持续开发如高精度齿轮类产品和壳体类产品等适合于纯电动汽车或者混动汽车的产品,并自主研发悬架减振器等产品,同时将选择涡轮增压器零件配套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近3—5年的过渡产品,并选择高精度齿轮及传动件配套纯电动汽车,作为长期市场规划。另一方面,东利机械更着力推进与现有客户同步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转型的进程,并依托自身良好市场口碑与成熟供货经验,加速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客户,为后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展望2023年,东利机械表示,将在夯实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减震器零件业务基础上,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以开发适合于纯电动汽车或混动汽车的产品,在稳步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紧跟国内新能源进程,通过新老客户的持续开发与维护、新产品的开发,加速实现自身新能源业务领域的转型,力争未来三到五年内成为全球汽车传动零部件的领先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