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消费潜力已有目共睹,而“文化+”所创造的发展空间更进一步受到多方重视。7月24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部市合作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现场会上再次强调,首都文化是富矿,极具国际吸引力,要做好“文化+”文章。为了进一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北京市在今年4月提出要打造“文化金三角”,同时三大文化带的持续布局、新首钢等文体新地标的建设以及多个细分领域的特色化发展,在推动本地文化资源展现出更大社会及商业价值的同时,也汇聚更多资源的集中,形成消费热点,为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添翼赋能。
文化消费潜力逐渐释放
一周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名单正式出炉,北京作为首批试点“五子”之一,现已迅速行动起来,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
7月24日,部市合作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现场会正式召开,蔡奇强调,要按照中央总体部署,聚焦“国际”这个方向,紧扣“消费”这个核心,突出“中心”这个关键,立足自身优势,把握消费趋势,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打造一流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带动消费的过程中,文化的独特内涵与价值以及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特点,不仅具有不可替代性,还逐渐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力。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31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显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是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最快的领域,增速达到了68.5%,远超其他类别。同时,据《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北京市文化消费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认为,北京作为试点城市,很重要的是文化消费,“与一般的物质消费相对有限不同,文化消费潜力是无限的,因为文化消费是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它是一个无限的状态,人们为了追求精神的愉悦往往会愿意花费金钱,因此文化消费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一个最大的增长点,也是一个亮点。此外,从北京的角度来说,这座城市有高素质的人口,因此文化消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在现场会上,蔡奇也围绕带动文化消费热点进一步强调,“构建王府井、隆福寺、故宫文化金三角。依托三条文化带、中轴线申遗等打造一批重磅文旅产品。环球主题公园要‘开门红’,带动形成消费热点。结合城市更新打造新首钢、天宁一号等文体新地标。支持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实体书店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共建‘博物馆之城’‘书香京城’。用好国家大剧院、人艺等资源,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国际时装周、国际设计周等文化节会,打造品牌活动首选地”。
融合多元业态打造新消费
在北京围绕文化消费推进各项工作之时,今年4月提出的“文化金三角”概念尤为吸引目光。
“文化金三角”,即以故宫、王府井、隆福寺三点连接而成的文化消费新地标,既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通过与商业多业态的融合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
以故宫为例,作为拥有近600年历史的紫禁城,近年来通过对大量文物进行IP再开发,推出服饰、箱包、装饰品乃至于化妆品、餐饮等多种文创衍生品,受到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不少产品一经上线便掀起热搜,使得故宫借由融合多元业态进行商业化,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而在王府井,该区域内的北京市百货大楼不仅已定位为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聚集地,内部设立的和平菓局,用2000平方米以及高新科技手段,再次展现了老北京的生活面貌以及具有回忆的餐饮商品,成为文化与商业融合的网红打卡地。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在文博文创领域,以故宫文创为代表的产品在国内实现亮眼的销售数据,另外一方面,由于北京对国际游客的最大吸引力还是故宫文化和新中国的文化符号,因此发力新文创并借助电商等方式,也能打开更大范围乃至国际市场,这对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此外,在新元文智创始人刘德良看来,观察全球知名的文化地标如百老汇等,以上既拥有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较为浓厚的现代化色彩,因此“文化金三角”虽然是以故宫、王府井、隆福寺为核心,但这不一定只能局限于历史文化,而是可以通过融合其他的业态,集合更多现代性的元素与产品,挖掘文化新消费。
强化标志性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通过多年来的持续发展,北京市的文化产业不仅推出诸多优质内容,借由互联网等的发展,异军突起的新兴文化消费也正逐渐成为带动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包括数字阅读、数字展览、网络视听、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业态在内,均实现快速发展,形成文化消费的新热点。
与此同时,北京市也逐渐形成多个品牌性产品与活动,如即将在下个月开幕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通过十余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电影产业交流互动的平台,除此以外,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品牌性活动,也均已将影响力从举办地延伸至全国更大范围。
资深出版人唐勇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已成为不少出版业从业者每年必参加的展会之一,不只是为了在展会上给自己的图书或公司进行展示,更多的是从展会中看到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从中发展新的商业契机以及消费空白,找到更多可能性的发展方向,对接新消费。
“世界性的文化地标一般都满足了产品足够丰富、著名文化品牌集聚、文化消费多样化等特征,而北京具有这样的条件。”刘德良认为,北京本来就是一个文化消费大城市,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城市,接下来要成为一个国际文化消费大都市还是要继续加强文化消费标志性品牌、内容、地标场所的提升,同时国际化程度也要同步提升,满足国内需求,未来也要满足国际文化消费者。
当然,带动文化消费也离不开时刻与“新”同步,推陈出新实现差异化布局。张京成认为,同质化往往会阻碍文化消费发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可以吸引人们眼球,但如果大家都在做,过了一段时间产品的附加值就会越来越低,服务也是如此,因此创新至关重要。
(记者 郑蕊 实习记者 苏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