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成群结队的女生跨越半个校区,成功沐浴归来,这大概是学校最独特的风景。
大学四年,到浴室洗澡是“完成任务”中的一道风景。华东师大有“河西、河东、丽娃”三个女生浴室。所有浴室没有隔间与拉帘,花洒与花洒相间不到一米。
作为南方人,“不洗澡,毋宁死”深深植根于我的基因中。我住在三舍,离“河西”浴室最近,但它并非每天开放。这意味着每周总有一天,我需要长途跋涉,跨越大半个校区,赶往“丽娃”。我很少去“河东”。在学校,那条丽娃河是所有人心中的地理界线。只要在河的一侧,仿佛怎么也不算远;但过了河,便宛若牛郎织女、天人永隔。“丽娃”浴室人少清净、光线明亮,外加阿姨的手环服务性价比高。
工作后,遇到一位学长。他曾住在三舍,那时这是学校最好的宿舍,有独立卫生间,重新粉刷装修。十几年后,数量锐减的男生已全部迁徙到豪华的五舍,这里成为时代的眼泪,比如每层散发气味的、生锈的垃圾投递通道,卫生间里的水泥台面,上了年代的粉白瓷砖,常坏常修的蹲坑以及鸡肋般只供冷水的淋浴间。
但是永远不要小觑群众的智慧,鸡肋也可变鸡腿。有一年夏天,有人上门推销一种淋浴设备,人称“洗澡神器”。作为文科生,我至今未能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它嫁接在淋浴房的水龙头之上,只要接一桶热水,将水管放置在热水中,打开旋钮,就有适宜的温水。但对于我这样的用水大户和焦虑症患者,绝不可能用一桶热水完成洗澡任务。我难以想象目睹水位下降的焦虑感,沐浴露没涂完?头发上还有泡沫?那该会是多么手忙脚乱的车祸现场。于是,夏日傍晚,我依然肩挎洗澡包在夕阳余晖中疾风劲走、奔向浴室,仿佛匆匆赶路的江湖侠客。洗完澡,我顶着湿漉漉的头发,穿着粉色睡裙,去华夏超市购买一杯消暑橙汁。靛蓝夜色中,树影婆娑,灯影幢幢,夹杂着运动场上的嘈杂人声。暑气渐盛,大汗淋漓,橙汁酸中带甜,沁人心脾。踱步至宿舍大门,在楼道口的人来人往中,对着镜子用每层仅有一台的合法吹风机吹干头发。上楼进门,洗衣收拾。完成这一切,我打开台灯,静坐在桌前,仿佛一位功德圆满的高僧。我终于卸下重负,完成了今日大事。洗澡,仿佛一场仪式。神圣,大概也由此而来。
多年后的夏夜,我偶然路过学校。过丽虹桥,华灯初上,点亮了整条丽娃河。成群结队的女生穿着可爱的睡衣、挎着洗澡包、拎着洗澡篮、戴着鲜艳的干发帽,行色匆匆或悠然漫步。她们跨越了半个校区,成功沐浴归来。这大概是学校最独特的风景。(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