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位七旬上海阿姨的寻爱之旅中,去感受别样风情的老人世界-世界新视野
新民晚报| 2023-06-13 13:12:49

“最后,有请我们的女主角陈玉梅。”昨晚,《梅的白天和黑夜》举行了世界首映,导演罗冬带着兴奋、紧张,与上影节影迷分享这部全程沪语对白的亚洲新人单元入围影片,从创意到制作完成四年里的点滴感动,然后他邀请一众主创上台,与他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没来。”放映厅门口的工作人员回答说,导演一脸惊讶,“(路)太远了。”

这实在是很陈玉梅。她年过七旬,人生似乎行将谢幕。经历两次失败婚姻却心有不甘,拖着上海老阿姨几乎人手一个的带翻盖和小轮子的牛津布小拉杆箱,每天穿越大半个上海,寻找爱情,寻找某个可能陪她余生的舞伴。她白天奔波于城市四通八达的公交网络,夜晚回到她郊外的出租屋。每天往复,又似乎每天不同。在宜家、在人民公园、在廉价舞厅,不论是一见面就提出“一个被子洞里看电视”的,还是想去澳门再赢人生的,或是离异后仍与前妻隔帘而居的……跟随玉梅犀利的上海话吐槽,我们打开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空间,一个充满别样风情的老人世界。


(资料图片)

玉梅带来的,不仅是惊,还有艳。玉梅顶着一头小卷发,不过看起来很久没有再烫染,头顶发白而稀松,于是她大多数时候戴一顶运动品牌的棒球帽。玉梅有两道非常显眼的文眉,在家的时候她喜欢穿一件碎花的棉袄,出门约会则要擦上颜色明艳的口红,虽然涂抹得不算太均匀。玉梅在郊区租住的五六百块一个月的小房子里堆满了“垃圾”,但她每天早上在房间外的露天水盆刷牙漱口时还不忘往里倒上食盐……导演罗冬说,梅,是我们在地铁公交里熟视又经常忽视的打瞌睡的老人中的一个,“这位老太背后真实的生活是什么,她的朋友圈是怎样的一个群落,他们如此长途奔波是为了什么?”这些都是让他和拍摄团队特别好奇又着迷的地方,他们为此特别兴奋、新奇地安排了梅每一天拍摄的脚本,让梅既做她自己,也做她内心想象的自己,并将此推及到她所在的群落。

更令人惊叹的是,玉梅在镜头面前的松弛感。影片中的梅和她的朋友们面对摄影机丝毫没有顾虑,可以说她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风浪,啥没看到过(梅的原话)?真诚、真实、坦然。另一位没能来到现场的影片主创——周迅,会挑起“监制”这个重担,正是因为她某次来到上海偶然看到电影的部分素材,看到玉梅零星的“表演”,这位以天赋和灵气见长的女演员感慨,如果是剧情片,即便她本人,也完全演不出玉梅的状态。周迅还说:“她让我感受到,我们可以勇敢、坦率地去拥抱那个变老的过程,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活得潇洒自在。”

这或许也是玉梅最惊艳导演罗冬和所有观众的地方。这个在罗冬为自己的剧情长片做人物调研、田野调查时候正好碰到的人物,让摄影机的镜头停不下来。罗冬说:“梅这一代人,也是我父母的同龄人,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实则依然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热情,这个非常值得去记录甚至会更激励我们。”

有意思的是,摄影师出身的罗冬并没有自己掌镜,他甚至找来一位荷兰摄影指导。“选择胡梅尔来拍摄全片上海话的电影,正如这个城市一样 ,多元、包容、彼此保有应有的距离。”罗冬在台上讲这番话的时候,荷兰小伙正坐在上海影迷中间,不起眼,也不突兀,“当然我和他同样有着对梅这个主人公强烈的未知与敬佩。”

在胡梅尔的镜头下,《梅的白天和黑夜》有许多如生活本身一样毛糙平实的纪实拍摄,犹如玉梅一样,松弛而朴素。但这部电影又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纪录片,电影的边界在模糊,纪实与戏剧性的边界也在模糊,导演加入了一些剧情式的摆拍,甚至用上了一些自己相当熟稔的广告大片的拍摄手法,让老人的奔波和内心舞蹈此起彼伏。

原来,公交车地铁里打瞌睡的玉梅们,感情仍然澎湃,生活生机盎然。

原来,是他们对生活看清吃透但又始终怀揣梦想。这一点,他们和这座城市里不同年龄的其他群体没有两样。(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马上评丨真实的力量

“我不知道给这部电影贴上怎样的标签,纪录片或剧情片似乎都不合适。”《梅的白天和黑夜》导演罗冬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他坦言,很难以纪录片或叙事电影去框架这部电影,“我想,只要能够还原人物的丰富性和日常中的戏剧性、并将梅的独立、独特性呈现出来,就是最好的形式。”所幸,我们如今看到,《梅的白天和黑夜》在剧情片和纪录片之间自由穿梭,犹如玉梅在这座城市的白天与黑夜里自由穿梭。

其实,早已有纪录片入围过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虚构或者纪实从来不是评判一部电影水准高低的标准。其实,让罗冬和整个主创团队痴迷的是玉梅身上真实的强悍的生命力,是这座城市真实的表面肌理和内心褶皱。其实,无论是偶遇玉梅便选定她做女主角的罗冬,还是因着在塞尔维亚漫游八年而最终拍出纪录电影《萨瓦流淌的方向》入围本届上影节“SIFF狂想曲”展映单元的作家陈丹燕,打动他们和观众的,是这个世界的广袤和未知,是他们镜头里的人物的乐观和从容,更是充满力量的真实世界——远比虚构来得丰富、复杂,充满变化和意外的现实生活,才是所有文艺工作者永远攫取不完的富矿。(孙佳音)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